微信交流

2025年09月28日的文章

注册结构

高规:防震缝计算

1
根据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》(JGJ 3-2010),当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,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; 当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,防震缝宽度可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。  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:   首先确定框架结构的防震缝宽度:当高度不超过 15m 时不应小于 100mm; 高度超过 15m 时,6 度、7 度、8 度和 9 度分别每增加...
赞 (0)阅读(35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高规:楼层竖向振动频率

《高规》要求楼层竖向振动频率大于 3Hz,本质是强制避免高层出现 “让人头晕的竖向晃动” 和 “结构被反复振动疲劳破坏”。 —— 简单说,就是让楼 “竖向晃得快一点,人感觉不到,结构也扛得住”。 什么是 “楼层竖向振动频率”? 可以把它类比成 “弹簧的振动快慢” 楼层就像 “固定在建筑骨架上的弹簧”,当受到竖向力(比如电梯运行、人群走动、风吹过的竖向力)时,...
赞 (0)阅读(36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框架结构刚度EI、剪力墙刚度EJd

框架刚度用EI、剪力墙刚度用EJd,核心原因就一句话:两者 “抗晃核心变形” 不同 框架主要靠 “纯弯曲” 抗晃,用 EI 就能算; 剪力墙要同时扛 “弯曲 + 剪切”,必须加个 “剪切修正项 d”,还得用 J 区分截面惯性矩。 先明确基础:EI 和 EJd 里的 “E” 是共通的 不管框架还是剪力墙,“E” 都是混凝土弹性模量(材料抗变形的能力,比如 C3...
赞 (0)阅读(24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剪力墙弹性等效侧向刚度

4
剪力墙弹性等效侧向刚度 —— 不管剪力墙实际长啥样、怎么变形,都按‘一根标准的竖向悬臂杆’(比如一根竖放的厚钢板)来算刚度,确保不同剪力墙的抗晃能力能‘公平对比’ “倒三角形分布力” 和 “顶点位移相等” 就是找这个参照物的 “尺子” 弹性等效侧向刚度:剪力墙在 “弹性状态”(没开裂、没破坏,能恢复原状)下,抵抗侧向力(地震、强风)的 “等效能力”。 因为剪...
赞 (0)阅读(26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高规:为什么要规定刚重比

《高规》里的 “刚重比”,可以把它类比成 “建筑‘抗晃能力’和‘自身重量产生的倾倒力’的‘实力比’” 刚重比的本质是 “比两个力” 建筑越高,有两个力会同时变大: “刚”(侧向刚度):建筑抵抗左右晃、防止倾倒的 “抗晃力”(比如剪力墙、柱子提供的力),相当于 “拉住建筑不让它倒” 的劲儿; “重”(重力荷载):建筑自身的重量(比如楼板、墙体、家具的重量)产生...
赞 (0)阅读(20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框架结构、剪力墙抗侧刚度比差异

《高规》里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的 “侧向刚度比” 差异,核心是先明确 两者的 “侧向刚度” 本质是 “抗左右 / 前后晃的能力”,而 “侧向刚度比” 是 “衡量这种能力强弱的指标”。 两种结构的 “抗晃核心构件” 完全不同(框架靠柱子,剪力墙靠墙体),导致它们的侧向刚度比在 “大小、计算逻辑、设计要求” 上完全不一样。 剪力墙结构是 “抗晃硬骨头”,侧向刚度...
赞 (0)阅读(20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高规:软弱层和薄弱层的本质区别

《高规》里的 “软弱层” 和 “薄弱层”,可以用 “建筑抗晃能力的‘短板’” “软弱层” 是 “抗晃能力天生就弱的层”(比如材料、构件尺寸不达标),绝对弱。 “薄弱层” 是 “抗晃能力相对周边层突然变弱的层”(比如上下层都强,就它弱)相对弱。 两者都是 “风险层”,但 “弱” 的原因和判断标准完全不同。 不管是软弱层还是薄弱层,本质都是 “该层的侧向刚度(抗...
赞 (0)阅读(24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高规:扭转方向因子的含义

《高规》里的 “扭转方向因子”,可以把它类比成 ——“给建筑‘扭着晃’的不同方向,贴‘风险系数标签’” “精准判断:建筑在 X 向或 Y 向地震下,哪个方向的扭转风险更大”  先搞懂核心逻辑:为啥需要 “扭转方向因子”? 建筑在地震中扭着晃(扭转振动),不是 “无差别扭动” 它的扭转风险会随 “地震作用方向” 变化。 一栋楼 “东西向(X 向)刚度均匀”,但...
赞 (0)阅读(24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之比小于 0.9

《高规》要求 “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之比小于 0.9”,本质是强制避免建筑变成 “‘扭着晃’比‘平着晃’更明显” 的危险状态,防止地震时因扭转效应过强,导致建筑局部被 “掰断” 或整体倒塌。 “周期比” 背后是 “振动优先级” 的较量 建筑在地震中会两种主要振动: 平动:左右或前后 “平移式晃动”(比如人站在地上左右晃),是建筑最常见的振动形式,结构设...
赞 (0)阅读(21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计算扭转位移需考虑偶然偏心、不采用 CQC 法

“计算扭转位移需考虑偶然偏心、不采用 CQC 法”,核心是抓住 “扭转位移的本质是‘偏心导致的扭动’ 扭转位移的核心风险是 “建筑因重心偏移而扭着晃”,偶然偏心是 “放大这种偏移的关键变量”  CQC 法是“多方向力叠加的逻辑” 反而会模糊 “扭转风险”,所以规范才这么规定。   为什么计算扭转位移必须考虑偶然偏心? 首先要明确两个核心概念的 “因果关系”:...
赞 (0)阅读(21)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