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连梁刚度折减”,核心是抓住 “让连梁‘软一点、别太刚’,当好剪力墙之间的‘缓冲垫’,而不是‘硬骨头’ ” 的逻辑 本质是为了让连梁在地震时 “先温柔变形、吸收能量”,避免自己先脆断,也保护剪力墙不被 “硬顶坏”,是高层抗震设计里 “以柔克刚” 的智慧。 第一步:“连梁” 是啥? 连梁不是独立的梁,而是 “两根剪力墙(墙肢)之间的‘横梁’” 比如家里两道平行...

1. “剪力墙不宜过长” 剪力墙的核心作用是 “抗侧力”(比如地震时水平方向的推力、大风对楼的压力)。 如果墙太长,就会变成 “矮胖墙”—— 它的 “抗剪能力”(抵抗被 “剪断” 的能力)会下降,而且受力不均匀: 地震时墙的中间和两端受力差很多,很容易在某个薄弱点突然开裂、断裂,反而起不到 “抗灾” 作用。 就像一根 10 米长的短木棍(矮胖),一掰就断;而...

墙肢是剪力墙被 “门窗洞” 或 “自身长度限制” 分割后,能独立受力的 “最小竖向受力单元”。 第一步:把剪力墙和墙肢比作 “衣柜隔板” 衣柜的 “侧板” 可以看作一整面剪力墙(又高又宽,能撑住衣柜顶部重量,还能挡住衣服不往两边倒); 如果衣柜侧板上 “挖了几个抽屉洞”(相当于剪力墙开了门窗洞),这些抽屉洞会把原本完整的侧板,分成 “抽屉洞之间的竖条木板”—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