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交流

抗震设计

注册结构

抗震设计,框架梁强剪弱弯含义,剪力设计值放大

一、抗规中的 “框架梁强剪弱弯” 核心是给框架梁定一个 “抗震破坏优先级”:优先发生有预兆的弯曲破坏,坚决避免突然的剪切破坏。 弯曲破坏:像掰弯的塑料尺,梁会先出现竖向裂缝,慢慢变弯,有明显预警,就算变形也还能扛一会儿力。 剪切破坏:像被剪刀剪断的纸,梁侧面出现斜裂缝,没征兆就断成两段,一断就彻底失去承载力,地震时很容易导致楼板垮塌。 “强剪弱弯” 的本质 ...
赞 (0)阅读(32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抗震设计,框架节点强柱弱梁含义,设计弯矩放大

“地震时先让梁‘弯着扛’、别让柱‘先垮’” 的逻辑,就能懂 “强柱弱梁” 而节点和柱的设计弯矩放大,就是给它们的 “抗弯能力” 多上 “保险”,确保柱子比梁更能扛。 一、抗规中的 “框架节点 + 强柱弱梁” 核心是给框架结构定 “抗震优先级”:节点要稳、柱子要硬、梁可先弯,避免整栋楼因柱或节点先坏而垮塌。 框架节点:抗震的 “枢纽保镖” 节点是梁、柱交汇的 ...
赞 (0)阅读(22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结构抗震过程中,什么是模态正交?

“模态正交” 是结构动力学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:结构的不同振动模式(模态)之间 “互不干扰”,就像两条垂直的直线,彼此独立,不会互相 “借力” 或 “阻碍”。 想象一根绳子上挂着几个不同重量的小球,当你晃动绳子时,每个小球会以自己的频率上下摆(这就是它们的 “模态”)。如果这些小球的振动满足 “正交”,就意味着: 晃动第一个小球(激发第一个模态)时,第二个小球...
赞 (0)阅读(39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抗震计算中,SRSS法和CQC法区别

SRSS 法和 CQC 法都是结构工程中用于计算多个振动模态组合效应的方法 目的是解决结构在地震等动力荷载下,不同振动模式(类似不同 “晃动方式”)共同作用产生的总响应地震作用效应(比如位移、内力)。 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对模态之间 “相关性” 的处理: 1. SRSS 法(平方和开平方):假设模态 “互不干扰” 思路:认为不同振动模态之间几乎没有 “相互影响...
赞 (0)阅读(41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抗震设计中,如何考虑扭转耦联?

抗震设计中,扭转耦联是指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,平动(x 向、y 向)与扭转(绕 z 轴)振动相互影响的现象,尤其对于平面不规则(如质量、刚度分布不均匀)的结构,扭转耦联效应会显著放大结构内力和变形,增加倒塌风险。 因此,需通过设计原则、计算方法、构造措施三大维度系统考虑扭转耦联,确保结构抗震安全性。 一、扭转耦联的核心影响因素:先明确 “为何会耦联” 扭转耦...
赞 (0)阅读(29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抗震计算,为什么要考虑楼层最小剪力系数

1
“抗震设计为啥必须考虑楼层地震最小剪力系数”,核心就一个逻辑 防止地震时 “楼层扛不住破坏力,先从某一层‘断’了” 这就像给大楼每层装了一道 “抗震安全锁”,确保最危险的情况下也不会 “从中间垮掉”。 如果不考虑这个 “最小系数”,会出啥问题? 假设工程师设计一栋 10 层楼时,只按 “小地震” 的情况算: 1 楼要扛上面 9 层的重量和晃动,地震剪力(破坏...
赞 (0)阅读(35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抗震设计中,场地类别如何划分和计算

“场地类别划分与计算”,给建筑选 “地基” ,摸清地下土层的 (软硬、厚度),再给场地分等级,最后用等级指导建筑抗震设计。 土层越软、越厚,地震时传给建筑的震动可能越强烈,就像在棉花上跳和在水泥地上跳,震动完全不同 一、为什么要划分场地类别? 地震对建筑的破坏,不光看地震本身的大小(比如里氏 8 级 vs 6 级),还看建筑脚下 “场地” 的 “放大效应” ...
赞 (0)阅读(40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抗震设计,弹塑性分析法和弹塑性时辰分析法

弹塑性分析法是 “拍一张结构最终状态的照片”,弹塑性时程分析法是 “拍一部结构变形全过程的视频” 理解 “弹塑性分析法” 和 “弹塑性时程分析法”,先抓住两个核心关键词:“是否考虑时间” 和 “结构怎么变形”。 第一步:结构的 “弹性” 和 “塑性” 不管是房子、桥梁还是机械零件,受力时都会变形,变形分两种状态: 弹性变形:像拉一根弹簧,松手后能完全恢复原状...
赞 (0)阅读(35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抗震设计中,剪压比的物理含义

“剪压比”,简单说就是 “构件被压得越狠,能扛的横向剪切力就越少”,核心作用是防止构件在 “压” 和 “剪” 的双重作用下被 “压垮 + 剪坏”。 “剪”:指构件承受的 “水平剪切力”—— 比如地震时地面左右晃,会给柱子、墙体一个横向的 “推力”,这个力会让构件像被剪刀剪一样受力(比如柱子左侧受推、右侧受拉,中间容易被剪裂),“剪” 就是这种横向破坏力。 “...
赞 (0)阅读(40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如何理解抗震性能化设计?

1
传统抗震设计是 “一刀切”“抗震性能化设计”是 “量体裁衣”。 它不再要求所有建筑都按同一标准抗震,而是根据建筑的重要性、用途、业主需求,提前明确 “地震时要达到什么安全目标”,再有针对性地设计抗震方案。 传统抗震设计有个核心逻辑:“小震不坏、中震可修、大震不倒”,这是给所有建筑定的 “通用及格线”。 但现实中,不同建筑的 “抗震需求” 天差地别 比如医院急...
赞 (1)阅读(37)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