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交流

2025年09月5日的文章

注册结构

扭转位移比,高程建筑规则性判别

1
什么是 “扭转位移比”? 想象你推一个箱子: 如果箱子是方方正正的(对称、规则),你从中间推,它会平平稳稳地向一个方向滑动(平移),不会打转; 如果箱子一边重一边轻(不对称、不规则),你推它时,它不仅会滑动,还会 “拧着转”(扭转),甚至转得比滑动还厉害。 扭转位移比,就是衡量这种 “扭转” 和 “平移” 谁更明显的指标: 3.4.5  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...
赞 (1)阅读(34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为什么规则结构频率相差较大,不规则结构频率相差小

规则结构的振动频率相差大,不规则结构的频率相差小,本质上和结构 “各部分的刚度是否均匀” 有关。 可以用 “合唱” 和 “杂音” 的例子理解: 规则结构:各部分 “步调一致”,振动频率自然分开 规则结构(比如对称的长方体建筑、等截面的梁)的特点是:质量分布均匀,刚度(抵抗变形的能力)也均匀,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合唱团,每个人的音高、节奏都很协调。 这种均匀性会...
赞 (0)阅读(41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抗震计算中,SRSS法和CQC法区别

SRSS 法和 CQC 法都是结构工程中用于计算多个振动模态组合效应的方法 目的是解决结构在地震等动力荷载下,不同振动模式(类似不同 “晃动方式”)共同作用产生的总响应地震作用效应(比如位移、内力)。 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对模态之间 “相关性” 的处理: 1. SRSS 法(平方和开平方):假设模态 “互不干扰” 思路:认为不同振动模态之间几乎没有 “相互影响...
赞 (0)阅读(43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抗震设计中,如何考虑扭转耦联?

抗震设计中,扭转耦联是指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,平动(x 向、y 向)与扭转(绕 z 轴)振动相互影响的现象,尤其对于平面不规则(如质量、刚度分布不均匀)的结构,扭转耦联效应会显著放大结构内力和变形,增加倒塌风险。 因此,需通过设计原则、计算方法、构造措施三大维度系统考虑扭转耦联,确保结构抗震安全性。 一、扭转耦联的核心影响因素:先明确 “为何会耦联” 扭转耦...
赞 (0)阅读(30)评论(0)
注册结构

地震作用:顶部附加力、突出屋面的鞭梢作用效应

“地震作用下的顶部附加效应” 和 “突出屋面部分作用效应” 的区别 “主体建筑的‘额外负担’” vs “屋顶小建筑的‘自身风险’”  一、地震时建筑是 “下重上轻、下稳上晃” 把建筑想象成一根 “底部固定在地面的竹竿”: 地震时地面左右晃,竹竿底部(建筑底层)跟着地面晃,但因为竹竿有弹性,顶部(建筑顶层)会 “晃得比底部更厉害”—— 就像你握竹竿底部左右摆,...
赞 (0)阅读(43)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