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8月29日的文章

SRSS 法(地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)的适用条件,核心是判断 “各阶振动能不能独立算、最后简单加总”,具体适用场景如下: 一、只适用于 “乱晃的地震”,不适用于 “有节奏的晃” 地震的晃动是 “没规律的随机晃”(比如桌子被乱推,一会儿快一会儿慢,方向也乱),这种晃动下,结构各阶振型“振动模式”(比如一栋楼,一阶是整栋楼上下晃,二阶是楼的下半部分往左、上半部分...

“振型分解反应谱法”本质是一种 “算大楼在地震中晃的有多厉害、受多大力” 的工程方法,核心是把 “乱晃” 拆成 “有规律的晃”,再分别用 “现成表格”计 算,最后合起来。 两个核心概念:振型和反应谱 1. 第一步:理解 “振型”—— 结构晃的 “固有姿势” 结构(比如大楼、桥梁)振动时,不是 “瞎晃”,而是有自己固定的 “晃法”,这就是振型。 可以类比成 “...

“弹性分析法” 和 “弹塑性分析法” 的区别,核心是看 “地震中大楼被晃后,会不会‘留下后遗症’” 前者假设大楼是 “橡皮绳”,晃完能完全回弹。 后者假设大楼是 “弹簧 + 橡皮泥”,晃狠了会变形,甚至留下永久损伤。 两者本质是对 “建筑材料受力后的状态” 做了不同假设,直接决定了抗震设计中 “算出来的建筑反应准不准、严不严”。 一、先搞懂一个关键概念:材料...

“二阶段抗震设计方法” 的基本流程,咱们可以把它类比成 “给房子做‘抗震体检’” 分两轮检查,先查 “日常健康”,再查 “极限抗压能力”,最终确保房子能扛住小震、中震、大震。 在正式设计前,设计师会先搞清楚两个关键信息,相当于 “定好抗震体检参照表”: 房子所在地的 “地震风险”:比如北京、四川的地震概率和强度不同,会先确定当地的抗震设防烈度 “小震、中震、...

“二阶段设计实现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”,可以先把它类比成 “给房子做‘三级安全防护’,分两步施工验收”。 “三水准” 是我们对抗震的 “终极目标”(要扛住哪几种地震、达到什么效果) “二阶段设计” 是实现这个目标的 “具体操作步骤”(先做什么、再做什么,确保目标落地)。 我们常说的 “小震、中震、大震”,就是“三水准” 的通俗说法。 它的本质是:根据地震发生的...

“抗震概念设计”,可以先把它类比成 “给房子穿‘抗震防护服’的整体思路” 不纠结于某一颗螺丝怎么拧,而是先定好 “房子该长什么样、用什么骨架、遇到地震时怎么‘卸力保命’” 的大方向。 它不依赖复杂计算,而是靠工程师对地震规律的理解,提前规避 “硬扛地震” 的死路,走 “顺势卸力、保住核心” 的活路。 为什么需要 “概念设计”?地震对房子的破坏逻辑是关键 地震...

如何理解 “弹性反应谱法” 可以先把它拆解成 “弹性”“反应谱”“方法应用” 三个核心部分,完整的抗震设计思路: 第一步:先懂 “弹性”—— 建筑像 “弹簧”,晃完能复原。 这里的 “弹性” 和我们生活里的弹簧、橡皮筋很像。 比如你轻轻拉一根弹簧,松手后它会立刻变回原来的长度,不会留下 “永久变形”;但如果用力过猛拉断了,或者拉到超过弹性限度,松手后就再也回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