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文章第25页

“二阶段设计实现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”,可以先把它类比成 “给房子做‘三级安全防护’,分两步施工验收”。 “三水准” 是我们对抗震的 “终极目标”(要扛住哪几种地震、达到什么效果) “二阶段设计” 是实现这个目标的 “具体操作步骤”(先做什么、再做什么,确保目标落地)。 我们常说的 “小震、中震、大震”,就是“三水准” 的通俗说法。 它的本质是:根据地震发生的...

“抗震概念设计”,可以先把它类比成 “给房子穿‘抗震防护服’的整体思路” 不纠结于某一颗螺丝怎么拧,而是先定好 “房子该长什么样、用什么骨架、遇到地震时怎么‘卸力保命’” 的大方向。 它不依赖复杂计算,而是靠工程师对地震规律的理解,提前规避 “硬扛地震” 的死路,走 “顺势卸力、保住核心” 的活路。 为什么需要 “概念设计”?地震对房子的破坏逻辑是关键 地震...

如何理解 “弹性反应谱法” 可以先把它拆解成 “弹性”“反应谱”“方法应用” 三个核心部分,完整的抗震设计思路: 第一步:先懂 “弹性”—— 建筑像 “弹簧”,晃完能复原。 这里的 “弹性” 和我们生活里的弹簧、橡皮筋很像。 比如你轻轻拉一根弹簧,松手后它会立刻变回原来的长度,不会留下 “永久变形”;但如果用力过猛拉断了,或者拉到超过弹性限度,松手后就再也回...

我国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》里,把抗震设防目标总结为三句话,俗称 “三水准” 我们用 “家里的房子” 举例: 1. 第一水准:小震不坏(“常遇地震”,概率高,50年超越概率63%,强度小) 解释:遇到 “家常便饭级” 的小地震(比如地区内几十年大概率会遇到 1-2 次的小震动),房子要 “毫发无损”—— 墙面不裂、门窗能正常开关、水电燃气等设施不故障,震后不用修...

要理解 “抗震措施” 和 “抗震构造措施”,可以把建筑比作 “抵御地震的战士”: 抗震措施是战士的 “全套作战方案”(从战略到战术),涵盖 “怎么抵抗” 和 “怎么动手”; 抗震构造措施是战士的 “基础装备和身体硬素质”(比如头盔、肌肉),是 “作战方案” 里最落地、最不能少的 “保命细节”。 简单说:抗震措施是 “大框架”,抗震构造措施是 “大框架里的关键...

6 度是我国较低的地震烈度,对应的地震作用力本身很弱,对多数建筑的破坏风险极低;规范通过 “简化计算 + 强化基础抗震措施” 的方式,既保证安全,又避免过度设计浪费成本。 “不用计算地震作用”≠“不抗震”: 计算地震作用是 “算清楚地震给房子多大‘推力’”,而 “抗震” 还包括 “用构造措施(比如钢筋锚固、墙体连接)让房子扛住这个推力” 6 度时虽不算地震作...

一、基本地震加速度:先算地震的 “推力大小” 简单说,基本地震加速度是 “地震对地面产生的最大‘推力’” 的量化指标,直接决定房子要 “扛住多大的冲击力”。你推桌子时,“用 50 斤力推” 和 “用 100 斤力推”,这个 “50 斤 / 100 斤” 就类似基本地震加速度。 烈度越高,加速度越大(推力越强)。比如: 设防烈度 6 度 → 基本地震加速度 0...

一、抗震设防分类:先给房子 “分身份”谁是 “重点保护对象” 根据房子的 “重要性”,把它分成不同类别,重要的房子要按更高标准抗震,不重要的可以适当降低要求(但不能不抗)。 就像给人分 “优先保护人群”(老人、小孩)和 “普通人群”,资源会倾斜给前者。 我国主要分 4 类,核心是 “越重要,抗震要求越严”: 2.0.1 抗震设防分类 Seismic fort...

偶然组合分2种工况 第一种,偶然事件(爆炸、撞击、火灾)发生时 此时的结构需要验算偶然承载力。 作用效应公式:恒+偶然+频组+准永久组 偶然荷载的大小是预估的,主观性很强,所以设计值不考虑分项系数,即分项系数为1; 偶然荷载如果有多个,只考虑最不利的那个,不必要同时考虑,发生的概率太小; 按偶然组合验算承载力,也有可能破坏的可能,因为偶然荷载不可估计; 第二...

分项系数是结构设计里的 “安全放大系数”。 比如我们设计一个阳台,要考虑 “自重”(比如阳台本身的重量)和 “活荷载”(比如人站在上面、放花盆)。 但这些荷载的实际大小可能有波动(比如实际自重比计算时重一点,或者突然站了 5 个人而不是 3 个),为了保证安全,我们会给这些荷载乘以一个大于 1 的数(比如 1.2、1.3),这个数就是分项系数。 目的是:用放...
最新评论
抗扭计算中,纵筋和箍筋的数量要达到平衡,同时要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