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交流

大偏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、临界状态

大偏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,可以从构件(比如柱子)受力后的 “破坏姿态” 和 “受力特点” 来区分

核心是看压力是否偏离构件中心太多,以及钢筋和混凝土谁先 “扛不住”。

1. 大偏心受压:偏心程度大,钢筋先 “拉断”

受力特点:压力作用点离构件中心很远(偏心距大),导致构件一边受拉、一边受压,就像 “掰筷子” 时用力偏在一侧。

破坏表现:受拉一侧的钢筋先被拉断(因为拉力太大),之后受压一侧的混凝土被压碎。

破坏前构件会有明显的弯曲变形(比如柱子往受拉侧倾斜),属于 “有预兆的破坏”,相对安全。

例子:底层柱子如果顶部荷载偏在一侧(比如旁边有大跨度梁传来的力,容易出现大偏心受压。

2. 小偏心受压:偏心程度小,混凝土先 “压碎”

受力特点:压力作用点离构件中心较近(偏心距小),或者干脆就是轴心受压(无偏心),构件整体以受压为主,几乎没有拉力。

破坏表现:受压一侧的混凝土先被压碎(像被挤扁的面包),而钢筋可能还没充分发挥作用(甚至被压屈服)。

破坏前几乎没有明显变形,突然就碎了,属于 “脆性破坏”比较危险。

例子:高层中间的柱子,荷载比较居中,或者短粗的柱子,容易出现小偏心受压


大偏心:偏心大,拉坏钢筋,有预兆;

小偏心:偏心小,压碎混凝土,很突然。

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偏心距大小和破坏时谁先失效


3.大偏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的 “临界状态”

可以理解成柱子受力从 “拉坏钢筋” 到 “压碎混凝土” 的 “转折点”,就像一个人受力从 “被拉弯断” 到 “被压垮” 的临界点。

想象一根柱子,就像一个 “站着的人”,身上有两个力在作用:

轴力:相当于他背上扛的重量(往下压);

弯矩:相当于有人在他侧面推他(让他弯腰)。

临界状态的核心:拉区钢筋 “刚好屈服”,压区混凝土 “刚好压碎”

人会后背的肌肉(类似钢筋)先被拉断,然后前面才被压垮 —— 这就是大偏心受压。

人不会被明显拉弯,而是前面(受压一侧)直接被压垮,后背的肌肉(钢筋)还没使劲就结束了 —— 这就是小偏心受压。

临界状态就是柱子 “拉坏钢筋” 和 “压碎混凝土” 同时发生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大偏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、临界状态

评论

7+9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