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用是因,作用效应是果。
作用是让结构 “受力或产生变化” 的 “外部原因”(比如风吹、人站在楼板上),作用改变了物体原来的状态,要么移动了位置,要么出现内伤;
作用效应是结构被 “作用” 后,内部产生的 “反应或后果”(比如楼板被压弯、柱子被推歪)。
你用力推墙”——“你的推力”就是 “作用”,“墙被推得有点变形、墙内部产生抵抗的力” 就是 “作用效应”。
作用是施加在建筑结构上的 “力、变形或环境影响”,本质是 “让结构‘干活’或‘承受负担’的外部因素”。
直接作用:“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力”
这类作用是直接施加在结构上的 “力”,就像你直接推桌子的力,结构能直接 “感受到”。
重力:楼板上的人、家具(叫 “楼面活荷载”)、墙体自身的重量(叫 “永久荷载”,比如砖墙重、钢筋混凝土梁的自重)、屋顶的积雪重量;
机械力:工厂车间里的机器运转时产生的震动、电梯运行时对井道的拉力;
自然力:风吹在墙面上的 “风力”、地震时地面给建筑的 “水平推力”(地震作用)。
间接作用:“看不见的变形影响”
这类作用不是 “直接的力”,而是通过 “环境变化” 让结构自身产生变形,间接给结构带来 “负担”,就像冬天水管冻裂不是被 “力砸的”,而是水结冰膨胀把管撑裂。
温度变化:夏天屋顶被晒得温度升高(混凝土膨胀),冬天温度降低(混凝土收缩),这种 “热胀冷缩” 会让屋顶梁板产生 “拉伸或挤压” 的趋势;
湿度变化:地下室的砖墙受潮后膨胀,挤压旁边的柱子;
地基沉降:建筑建成后,地基土被压实慢慢下沉,导致墙体或柱子 “被拉拽”(比如一边沉降多、一边沉降少,墙体就会倾斜)。
把塑料瓶放在太阳下晒,“太阳的热量” 就是对瓶子的 “间接作用”—— 瓶子没被 “用力压”,但温度升高会让瓶子膨胀变形。
作用效应是结构在 “作用” 影响下,内部产生的 “力、变形或损伤”—— 简单说,就是结构为了 “抵抗作用”,自身出现的 “反应”。
力效应:结构内部产生的 “抵抗力”。
当结构受到 “直接作用”(比如重力、风力)时,内部会产生 “对抗这个力的力”,你推墙时,墙内部会产生 “阻止你推的力,剪力”,否则墙就会倒。
常见例子:
楼板受 “人 + 家具的重量”(作用),内部会产生 “弯矩,剪力之和”(比如楼板中间往下弯,两端就会被拉、中间被压,这种内部受力叫弯矩)和 “剪力”(比如楼板和梁连接的地方,有 “被剪断” 的趋势,内部产生抵抗剪断的力);
内力,也叫抗力,也叫作用效应,总是和变形的趋势相反,因为它要抵抗。
柱子受 “屋顶传来的重量”(作用),内部会产生 “压力”(柱子被往下压,内部的混凝土和钢筋就会承受压力,不让它往下,抗力方向往上,防止柱子被压碎);
外墙受 “风力”(作用),内部会产生 “水平剪力”(风往右边推墙,墙内部就会产生往左的力,防止墙被推歪)。
变形效应:结构产生的 “形状变化”。
当结构受到 “间接作用”(比如温度、湿度)或 “直接作用” 时,会出现 “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变形”,就像弹簧被拉长后会变形一样。
温度变化(作用)让屋顶梁板 “热胀冷缩”,导致梁板两端 “往墙外顶”(变形效应),如果变形太大,墙面就会开裂;
楼板受重量(作用)会往下 “挠曲”(变形效应)—— 比如家里阳台放太多重物,阳台板中间会轻微往下弯(正常情况下肉眼看不出来,超过限值才会有问题);
地基沉降(作用)让建筑一边高一边低,导致墙体 “倾斜” 或 “开裂”(变形效应)—— 比如老房子墙面上的斜裂缝,很多是地基沉降的变形效应。
台风天气,“风吹在高层住宅的外墙上”(直接作用:风力);
墙体内部会产生 “抵抗风力的剪力”(力效应),同时墙体可能会有 “轻微往室内倾斜的变形”(变形效应)力效应和变形效应都叫作用效应。
结构设计就是要确保 “作用效应” 不超过结构的承受能力(比如墙体的剪力没超过混凝土的抗剪强度,变形没超过限值),这样房子才安全。
![]()
作用→作用效应→承载力(能提供的最大作用效应),作用效应好比游戏中的伤害值,承载力好比你还有多少血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如何理解作用、作用效应

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
微信交流 
最新评论
抗扭计算中,纵筋和箍筋的数量要达到平衡,同时要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