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交流

原位测试的基本含义

“原位测试”,可以先抛开专业术语,用 “在老家房子地基上直接‘体检’,而不是把土挖出来拿到实验室‘化验’ ” 类比

核心是不破坏或尽量少破坏地基原有的状态,直接在现场对地基土、岩石等进行性能测试,获取更贴近实际工程条件的数据,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依据。


原位测试 = 地基的 “现场体检”

我们可以通过 “实验室土样测试” 和 “原位测试” 的对比,更直观 get 它的本质:

简单说:如果把地基土比作 “一块面包”,实验室测试是 “掰一块下来捏碎了看”

原位测试是 “直接在整块面包上按一按、测一测”,后者更能体现面包原本的 “结实程度”。

《地基基础设计规范》是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 “核心国标”,原位测试是规范中明确要求的、获取地基设计关键参数(如承载力、压缩性)的重要手段,没有原位测试数据,很多地基设计无法合规开展。

规范中最常用的原位测试方法,对应不同的 “体检目的”,可以理解为 “地基体检的不同项目”:

1. 平板载荷试验(PLT):测地基 “能扛多重”

在地基上放一块方形钢板(比如 1m×1m),然后在钢板上慢慢堆重物(比如沙袋),观察钢板下沉了多少

 通过 “堆多少重、沉多少”,算出地基能承受的最大压力(即 “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”)。

规范作用:这是最直接、最可靠的测地基承载力的方法,尤其适用于重要建筑(如高层、厂房)或地基条件复杂(如软土、填土)的场景,规范要求 “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筑物,应采用平板载荷试验验证承载力”。

2. 圆锥动力触探(DPT):“戳一戳” 判断土的软硬

用一个带圆锥头的金属杆,用锤子(固定重量)把它砸进土里,记录 “每砸进 30cm 需要多少锤数

锤数越多,说明土越硬(比如碎石土锤数多,软土锤数少)。

规范作用:快速判断土的 “密实度”(比如砂土是松散还是密实)、“承载力大致范围”,适合场地勘察时大面积普查(比如小区多栋楼地基勘察),效率比平板载荷试验高。

3. 标准贯入试验(SPT):“钻进去” 测砂土 / 粉土性能

用钻机钻到指定深度后,换一个 “标准贯入器(带开口的金属管),用 63.5kg 的锤子砸它,记录 “砸进 30cm 的锤数(N 值)

N 值不仅能判断土的软硬,还能判断砂土是否会 “液化”(地震时饱和砂土变稀,失去承载力,导致房子沉陷)。

规范作用:是判断 “砂土液化” 的核心试验(规范明确用 SPT 的 N 值计算液化判别指数),同时也能确定砂土、粉土的承载力和压缩性,是地震区建筑地基勘察的 “必做项目” 之一。

4. 十字板剪切试验(VST):“剪一剪” 测软土强度

软土(比如淤泥、淤泥质土)中插入一个 “十字板形状的金属探头”,然后慢慢转动探头,测 “把软土剪断需要多大扭矩

扭矩越小,软土强度越低(越容易变形)。

规范作用:专门针对 “软土地基”测软土的 “抗剪强度”(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),用于计算软土地基的承载力、预估地基沉降量,避免房子建成后因软土变形过大而开裂。

原位测试在地基设计中的 “不可替代” 性

《地基基础设计规范》的核心目标是 “保证地基安全、变形可控”,而原位测试恰好解决了实验室测试的 “短板”

避免 “土样扰动误差”

规范强调 “地基设计应采用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”,因为软土、砂土等土样挖出后极易扰动,实验室数据不准,而原位测试能反映真实状态。

比如地基土在地下 5m 处,受上覆土层压力影响,实际性能和挖出的土样完全不同,原位测试能在对应深度直接测试,数据更贴合设计需求。

对于填土地基、不均匀地基(比如同一地块既有砂土又有黏土),原位测试可以逐点测试,精准划分不同区域的地基性能,避免 “一刀切” 设计导致安全隐患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原位测试的基本含义

评论

7+6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