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交流

岩溶地区的主要特点

岩溶地区就是地下被水 “掏空” 出很多溶洞、暗河的地方,地面上可能有石芽、石林,地下全是看不见的 “天然隧道”,简单说就是 “地上怪石多,地下有窟窿”。

1. 本质:水 “啃” 石头,慢慢挖出来的

岩溶地区的形成需要两个关键条件,缺一不可。

特殊的石头:必须是石灰岩、白云岩这类能被水溶解的岩石。这类岩石像 “易溶解的糖块”,遇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(比如雨水吸收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后形成的弱酸性水),就会慢慢被溶解。

充足的水:雨水、地下水长期渗透、流动,会把岩石溶解出的缝隙越冲越大,小缝隙变成大裂缝,大裂缝再变成溶洞、暗河,经过几百万甚至上亿年,就形成了岩溶地区。

2. 地面和地下的 “典型标志”:一看就懂

岩溶地区的地面和地下景观很有特点,能直观区分它和普通地区。

地面上的 “怪样子”石芽、石林:岩石被水溶解后,残留的部分突出地面,像一排排牙齿(石芽),长得高、长得密的就是石林(比如云南石林)。

洼地、漏斗:地面被水溶解出的低洼区域,小的像圆形水坑(漏斗),大的能形成几十亩的洼地,下雨时容易积水。

天生桥:地下溶洞顶部的岩石没完全塌掉,残留部分横跨溶洞,就像天然形成的石桥。

地下的 “隐藏世界”溶洞:地下被水掏空的大空间,小的只有几米,大的能容纳上千人,里面常能看到钟乳石、石笋(水蒸发后留下的碳酸钙沉淀物)。

暗河:地下流动的河流,很多溶洞里都有暗河,水流可能和地面河流相通,有时会突然 “消失” 在地面,又从其他地方冒出来。

3. 对生活和建设的影响:有好处也有风险

岩溶地区的地质条件特殊,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很明显。

好处:景观独特,适合发展旅游业(如桂林山水、张家界溶洞);地下溶洞能储存地下水,是部分地区的重要水源。

风险:地基不稳定:地下有溶洞,建房、修路时如果碰到未探明的空溶洞,可能导致地面塌陷,建筑倾斜或开裂。

水资源难利用:地下水都藏在溶洞、暗河里,分布零散,不像普通地区那样容易打井取水,而且容易被污染。

容易发生地质灾害:暴雨时,雨水快速渗入地下溶洞,可能引发溶洞顶板塌陷,形成 “天坑”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岩溶地区的主要特点

评论

6+8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