线刚度,通俗说就是构件 “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”,并且和它的长度挂钩。
可以理解为:“同样长度下,越硬的东西线刚度越大;同样硬度下,越短的东西线刚度越大”。
拿两根棍子比一比:
一根是粗钢筋(硬),一根是细竹签(软),长度相同。
当你用同样的力掰它们,粗钢筋弯得少,说明它 “抵抗弯曲的能力强”—— 线刚度比竹签大。
再拿两根同样的粗钢筋,一根长 1 米,一根长 2 米。
用同样的力掰,长钢筋更容易弯(变形大),说明短的那根线刚度更大(因为长度短,同样硬度下抵抗弯曲的能力更强)。
核心:线刚度 = 构件的 “硬度”(截面刚度,由材料、粗细、形状决定)÷ 构件的长度。
“硬度” 越大、长度越短,线刚度就越大,意味着构件越不容易被弯变形。
在框架结构里,梁柱的线刚度很重要:
比如横梁线刚度大(硬且短),就能更好地拉住柱子,减少柱子的弯曲;
反之,横梁线刚度小(软或长),对柱子的约束就弱。
这也是 D 值法里要考虑线刚度的原因
D 值法的核心:“修正两个关键数”
1、修正柱子的 “刚度”(叫 D 值):
把柱子比作 “弹簧”,D 值就是弹簧的 “软硬程度”。
D 值法会看柱子上下的横梁有多 “结实”(刚度多大):
横梁越硬短(比如粗钢筋、大截面),柱子被 “拽住” 的力越强,D 值就越大(柱子越不容易变形);
横梁越软长(比如细钢筋、小截面),柱子没什么 “帮手”,D 值就越小(柱子容易变形)。
这样算出的柱子刚度,比反弯点法的 “死规定” 更符合实际。
2、修正反弯点的位置:
反弯点法假设反弯点在柱子中间,D 值法却说:不一定!
如果柱子上下横梁刚度不一样(比如上面横梁硬、下面软),反弯点会偏向软的一侧(下面);
如果柱子所在楼层不同(比如底层柱子比上层长),反弯点位置也会变(底层可能偏下一点)。
相当于根据实际情况 “微调” 转折点,让分段计算更准。
线刚度就是 “构件抗弯曲的本事,和长短有关”,越硬、越短,本事越大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结构力学:线刚度是什么

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
微信交流 
最新评论
抗扭计算中,纵筋和箍筋的数量要达到平衡,同时要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