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交流

偏心受压构件中弯矩轴力关系曲线

 


A-B 段曲线为小偏心受压;B-C段为大偏心受压;B点为临界状态

偏心受压构件的N-M 关系曲线(轴力 – 弯矩关系曲线)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描述构件承载能力的核心工具

它直观展现了构件在不同轴力(N)和弯矩(M)组合作用下的极限承载状态。

理解这条曲线,要抓住 “轴力与弯矩相互影响” 的本质:

一、曲线的本质:“一对相互制约的力”

偏心受压构件(如柱子)的破坏,本质是轴力(压力或拉力)和弯矩(弯曲作用)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轴力会影响构件抵抗弯矩的能力,弯矩也会改变构件承受轴力的极限,二者不是孤立的

N-M 曲线就是用图形把这种 “相互制约关系” 画了出来。

横轴(M):代表构件承受的弯矩(让构件弯曲的力),弯矩越大,构件越容易因弯曲而破坏。

纵轴(N):代表构件承受的轴力(主要是压力,也可能是拉力),轴力越大,构件越容易因受压而破坏。

曲线上的点:每个点(N₀,M₀)都表示构件在该轴力和弯矩组合下恰好达到承载极限(即将破坏)。


二、曲线的形状:从 “纯弯” 到 “轴心受压” 的过渡

N-M 曲线的典型形状类似一条向下凹的曲线,涵盖了从 “纯弯矩” 到 “轴心受压” 的所有受力状态,可分为几个关键阶段:

  • 纯弯状态(N=0)
  • 当轴力 N=0 时,构件只受弯矩 M,此时的极限弯矩称为纯弯承载力(M₀),对应曲线最左端的点(0, M₀)。
  • 此时构件主要因受拉区钢筋屈服、受压区混凝土压碎而破坏(类似受弯构件的适筋破坏)。

 

  • 小轴力 + 大弯矩(大偏心受压)
  • 当轴力 N 较小时,随着 N 增大,构件承受的极限弯矩 M 会略有提高。
  • 原因:小压力会 “压缩” 构件的受拉区,减少受拉区混凝土的开裂,让钢筋更充分发挥作用,相当于 “帮了弯矩一把”。此时构件破坏以 “受拉钢筋屈服” 为特征(大偏心受压破坏),有明显变形,属于延性破坏。

 

  • 大轴力 + 小弯矩(小偏心受压)
  • 当轴力 N 超过某一值后,随着 N 增大,极限弯矩 M 会快速下降。
  • 原因:大压力会让构件受压区扩大,受拉区被 “压制”,此时构件主要因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而破坏(小偏心受压破坏),无明显预兆,属于脆性破坏

 

  • 轴心受压状态(M=0)
  • 当弯矩 M=0 时,构件只受轴力 N,此时的极限轴力称为轴心受压承载力(N₀),对应曲线最上端的点(N₀, 0)。

三、曲线的核心意义:“承载能力的边界”

N-M 曲线本质是构件承载能力的极限边界:

  • 曲线内侧的点(N,M):构件能安全承受该组合,不会破坏。
  • 曲线上的点:构件恰好达到承载极限,即将破坏。
  • 曲线外侧的点:构件无法承受该组合,会发生破坏。

设计时,需保证实际作用的 N 和 M 组合落在曲线内侧,且留有安全余量。

四、关键结论:轴力与弯矩“此消彼长”

从曲线可直观看出:

对大偏心受压(弯矩主导)小轴力有助于提高抗弯能力,但轴力过大会转为小偏心受压。

对小偏心受压(轴力主导)轴力越大,抗弯能力越弱,破坏越突然。

这就是为什么规范需通过 N-M 曲线来验证构件在各种 N、M 组合下的安全性,确保最不利工况下不超过承载极限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偏心受压构件中弯矩轴力关系曲线

评论

8+3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