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M” 的含义:特指 “立方体抗压强度等级”
砂浆强度等级的完整定义是 “边长 70.7mm 的立方体砂浆试块,在标准养护条件下(20℃左右、湿度 90% 以上)养护 28 天,测得的抗压强度值”。
“M” 后面的数字(如 M5、M10),就是这个抗压强度的具体数值(单位:MPa,兆帕)
比如 M10,就是试块 28 天抗压强度标准值为 10MPa。
这里的 “M”,可以理解为 “Mortar(砂浆,英语)” 或 “抗压强度(俄语 / 德语)” 的缩写,核心是用一个简单字母,明确 “这是砂浆的抗压强度等级”,避免和其他建筑材料的强度代号混淆(比如混凝土强度用 “C” 表示,来自 “Concrete(混凝土)” 的缩写)。
砂浆搅拌后是湿乎乎的膏体,抹上建材后会慢慢凝固(像水泥干硬一样),强度就是衡量凝固后 “硬不硬、抗造不抗造” 的标准 —— 用 “强度等级” 表示,常见 M5、M7.5、M10、M15、M20(“M” 是强度代号,数字越大,强度越高)。
用生活场景理解强度等级:
M5(低强度):像凝固后的 “硬石膏”,能粘非承重墙(比如室内隔墙、临时围墙),承受压力小,主要靠砖块本身承重;
M7.5~M10(中强度,最常用):像凝固后的 “普通水泥块”,硬度足够,能粘承重墙(比如住宅的外墙、分户墙),砖缝里的砂浆能和砖块一起承重,不怕风吹雨打;
M15~M20(高强度):像凝固后的 “坚硬石块”,硬度极高,适合粘重型构件(比如厂房的柱子、挡土墙、桥梁的砖石部分),能承受大压力,避免砂浆开裂导致构件松动。
用锤子轻轻敲凝固后的砂浆M5 的可能一敲就掉渣,M15 的敲上去只会有白印,不会碎。
承重场景:砌承重墙、柱子时,必须用 M7.5 以上的高强度砂浆 —— 如果用 M5 的,砂浆粘得不牢,地震或重压时墙容易开裂、倒塌;
非承重场景:砌隔墙、抹灰时,用 M5 就够了 —— 没必要用高强度的,既浪费钱,施工时还费劲(高强度砂浆干得快、不好抹);
粘结牢固度:强度越高,砂浆和砖块、瓷砖的粘结力越强,不会出现 “砖掉下来、瓷砖空鼓” 的问题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砂浆强度等级的完整定义

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
微信交流 
最新评论
抗扭计算中,纵筋和箍筋的数量要达到平衡,同时要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