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然组合,指的是结构可能遇到的 “小概率、大影响” 事件的荷载组合。
比如地震、爆炸、撞击(比如高空坠物砸到楼)、洪水冲击等。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很低(比如地震可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遇一次),但一旦发生,荷载作用很强。
设计时,我们需要考虑这些偶然事件和常规荷载(比如自重、活荷载)同时出现的情况,这就是 “偶然组合”。
为啥偶然组合不考虑分项系数?
1. 偶然荷载本身已经是 “极端值”,没必要再放大。偶然事件(比如地震)的荷载取值,本身就已经是按 “罕见、极端情况” 算的。比如我们计算地震荷载时,用的是 “百年一遇” 甚至 “五百年一遇” 的地震强度,这已经是小概率里最严重的情况了。
如果再给它乘以分项系数(比如 1.3),相当于把 “百年一遇” 的地震当成 “三百年一遇” 来设计,完全没必要,反而会让结构设计得异常笨重(比如柱子要做特别粗),既浪费材料又不经济。
2. 偶然事件 “很少发生”,和常规荷载 “撞车” 的概率更低。
常规荷载(自重、活荷载)是天天都有的,它们的波动需要用分项系数来覆盖;但偶然荷载是 “偶尔来一次”,而且和常规荷载的最大值同时出现的概率极低。
比如 “地震时,阳台恰好站满了人,同时花盆还堆到最多”这种情况的概率已经小到可以忽略。
如果硬给偶然荷载加分项系数,相当于假设 “极端偶然事件 + 极端常规荷载” 同时发生,这太苛刻了,不符合实际概率,会导致设计完全脱离现实需求。
3. 偶然组合的设计目标是 “保命”,不是 “正常使用”。
常规荷载基本组合(比如日常的自重 + 活荷载),设计目标是 “结构能长期安全使用,不裂、不塌、不变形太大”;
但偶然组合的设计目标是 “结构在极端事件中不立刻塌掉,能给人逃生时间”(比如地震时楼不马上倒)。
如果给偶然荷载加分项系数,会让结构变得过分坚固(比如墙厚加倍、钢筋翻倍),但这种 “超安全” 在小概率事件中意义不大,反而会让平时的建造成本飙升,性价比极低。
一句话总结:
分项系数是 “给经常发生的荷载留有余量”,而偶然荷载是 “很少发生的极端情况”,本身已经按最坏情况计算,再放大就太浪费了,也不符合实际概率。
所以,偶然组合不用分项系数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偶然荷载的分项系数为什么是1.0

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
微信交流 
最新评论
抗扭计算中,纵筋和箍筋的数量要达到平衡,同时要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