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一A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(qk)应为10.5kN/m。
集中荷载标准值(Pk)的选取:当桥梁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5m时,Pk=180kN;当桥梁计算跨径等于或大于50m时,P=360kN;当桥梁计算跨径在5m~50m之间时,P1值应采用直线内插求得。
当计算剪力效应时,集中荷载标准值(Pk)应乘以1.2的系数。

桥梁车道荷载用 “均布力 + 集中力” 组合,本质是用最简单的两种力,模拟现实中桥上所有车辆的总效果,既好算又能保证安全。
🚗 均布力:模拟 “一群车” 的整体重量
均布力就像给桥梁铺了一层均匀的 “重量毯”,主要对应现实中两种情况:
密集行驶的小车 / 客车:比如早晚高峰时,桥上挤满了家用轿车,它们数量多、单个重量小,整体看就像在桥面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的荷载。
车辆的 “平均效应”:即使车流不密集,规范也需要一个 “基础荷载” 来代表桥上随时可能存在的车辆重量,均布力就是这个 “基础值”,能覆盖大多数常规行车场景。
简单说,均布力解决的是 “桥上有车在跑” 的普遍情况,是荷载的 “底色”。
🚛 集中力:模拟 “一辆重车” 的局部压力
集中力就像用一个 “重锤” 砸在桥面某个点上,专门对应现实中最不利的情况:
重型货车 / 特种车辆:比如拉渣土的重卡、运输大件设备的挂车,它们重量大(可能几十吨)、轮子集中,对桥面的压力主要集中在车轮接触的几个小区域,这种 “局部重压” 比均布力更能考验桥梁的强度。
最危险的受力状态:规范设计的核心是 “防最坏情况”—— 即使桥上其他地方只有小车(用均布力代表),只要有一辆重车刚好开到桥梁最脆弱的位置(比如梁的中间、支座附近),桥梁也得扛住。
集中力就是为了模拟这种 “单点重击” 的风险。
简单说,集中力解决的是 “桥上跑来一辆重车” 的极端情况,是荷载的 “峰值”。
🎯 为什么非要 “两者结合”?
单独用一种力都无法准确模拟现实,两者结合才能兼顾 “普遍情况” 和 “极端情况”:
只算均布力:会漏掉重车的局部重压,导致桥梁在遇到货车时可能被压坏,不安全。
只算集中力:会忽略大量小车的整体重量,要么让设计过于保守(成本太高),要么低估日常车流的持续影响。
“均布力打底 + 集中力拔尖” 的组合,既简化了计算(不用真的去模拟成百上千辆车的位置和重量),又能确保桥梁在日常使用和极端情况下都足够安全,是规范里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的 “最优解”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车道荷载为什么是均布力+集中力

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
微信交流 
最新评论
抗扭计算中,纵筋和箍筋的数量要达到平衡,同时要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