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桩基规范中,群桩的整体破坏和非整体破坏是两种不同的破坏模式,以下是对它们的通俗理解:
群桩整体破坏:当桩距较小(一般指桩的中心距小于等于 3 倍桩径)且土质较坚硬时,就好像一群人紧紧地挤在一起。
在竖向荷载作用下,桩间土会被桩紧紧夹住,桩和土能够共同工作,形成一个类似实体深基础的整体。
随着荷载增加,这个 “实体深基础” 下方的土层会受到压缩,当荷载达到一定程度时,整个桩土体系会因为无法承受而发生破坏,破坏面通常发生在桩群的外围,就如同整个团队一起遭遇了困难,无法承受而整体崩溃。
群桩非整体破坏:当桩距较大(一般指桩的中心距大于 6 倍桩径)或土质较软时,桩与桩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,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动空间。
此时,各桩的桩、土间会产生相对位移,各桩的侧阻力剪切破坏发生于各桩桩周土体中或桩土界面。
可以想象成每个人在自己的空间里活动,当遇到困难时,是各自分别应对,而不是整个团队一起受影响,也就是各根桩各自发生刺入破坏,进而导致群桩破坏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群桩的整体破坏和非整体破坏

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
微信交流 
最新评论
抗扭计算中,纵筋和箍筋的数量要达到平衡,同时要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