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交流

混规中关于“无翼墙剪力墙”基本要求

第一步:先懂 “剪力墙”—— 建筑里的 “抗推墙”

你可以把建筑想象成一个 “盒子”,遇到地震、强风时,这个盒子会被 “推得晃来晃去”(专业叫 “水平荷载作用”)。

剪力墙,就是盒子里专门 “扛推” 的墙 —— 它不是普通隔墙(只挡空间),而是用钢筋混凝土做的 “硬骨头墙”,能像 “手臂” 一样顶住水平推力,防止建筑晃倒或裂开。

比如高层住宅里,厨房、卫生间的厚墙,很多就是剪力墙(敲不动、不能拆,拆了会影响抗震)

第二步:再看 “翼墙”—— 剪力墙的 “帮手翅膀”

大部分剪力墙为了更 “能扛推”,会在墙的两端(或一侧)伸出一小段 “墙肢”,就像给主墙加了 “小翅膀”,这小段 “翅膀” 就是翼墙。

中间粗的是 “主剪力墙”,两端细的就是 “翼墙”

有了翼墙,主墙的 “抗推能力” 会变强,还能避免墙的端部被 “掰断”(专业叫 “防止脆性破坏”)。

第三步:“无翼墙剪力墙”—— 没 “翅膀” 的抗推墙

它是没有两端 “翼墙” 辅助、仅靠自身单一段墙肢来抗推的剪力墙。

简单说就是:别的剪力墙靠 “主墙 + 小翅膀” 一起扛推力,而它是 “光杆司令”,就一段独立的墙,自己扛推力。


没有翼墙帮忙,无翼墙的 “抗推、抗掰” 能力会下降,所以设计时会给它 “额外强化”

比如把墙做更厚、里面加更多钢筋,或者限制它的高度(不能做太高),避免它在地震中被推坏。

规范里对无翼墙剪力墙的 “长度、厚度、钢筋量” 都有要求

比如墙的长度不能太长(太长容易被掰弯),厚度不能太薄(太薄容易被推裂),确保它虽然没翅膀,但依然能安全扛推力。

剪力墙“没小翅膀、靠自己单段墙扛地震 / 强风的‘硬墙’” —— 优点是省空间、灵活,缺点是抗推能力稍弱。


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》(简称 “混规”)里的 “无翼墙剪力墙”,核心是抓住两个关键点

先明确 “规范里的剪力墙本质”,再看懂 “无翼墙” 在规范中的 “特殊限定”

第一步:“混规里的剪力墙”不是随便的厚墙,是 “持证上岗的抗推墙”

在混规里,“剪力墙” 不是我们平时说的 “敲不动的墙”,而是有严格 “身份标准” 的:

必须是用钢筋混凝土做的、专门用来抵抗地震 / 强风(水平荷载)的墙,而且墙里的钢筋数量、墙的厚度、高度等,都要符合规范的 “安全指标”

就像开车要考驾照,这面墙得满足规范的 “资质要求”,才能算 “混规认可的剪力墙”,否则再厚也只是 “普通隔墙”,不算抗推的剪力墙。

第二步:“混规里的‘翼墙’”—— 剪力墙的 “安全辅助件”

混规里提的 “翼墙”,不是随便伸出来的一小段墙,而是有明确 “作用和尺寸要求” 的

它是贴在剪力墙两端(或一侧)、和主墙连在一起的 “小墙肢”,作用是帮主墙 “扛推力、防断裂”

就像桌子腿旁边加的 “斜撑”,能让桌子更稳。

混规对翼墙有 “尺寸规矩”:比如翼墙的长度不能太(一般要求至少是主墙厚度的 3 倍以上)、厚度不能太薄,得和主墙 “牢固连接”,否则算 “无效翼墙”,规范不认 —— 也就是说,随便伸个 10 厘米的小墙,不算混规里的 “翼墙”,主墙依然算 “无翼墙”。

第三步:混规里的 “无翼墙剪力墙”

“剪力墙”,两个条件:

本身符合剪力墙的基本要求(钢筋、厚度等达标,能抗水平荷载);

两端没有 “混规认可的翼墙”要么完全没伸墙,要么伸的墙太短 / 太薄,不算规范里的翼墙)—— 简单说就是 “规范里的‘光杆抗推墙’”。

第四步:“无翼墙剪力墙” 的 “特殊要求”—— 没辅助件,就得 “自身更硬”

因为没有翼墙帮忙,无翼墙剪力墙的 “抗推、抗裂能力” 比有翼墙的弱,所以混规给它加了 “更严的安全限制”

不能太 “瘦长”:混规要求无翼墙剪力墙的 “长度 / 厚度” 不能太大(比如一般不超过 8,具体看高度)—— 就像一根筷子,太长太细容易掰断,墙太瘦长,地震时容易被 “掰弯或拉裂”;

不能太 “薄”:墙的厚度有最低要求(比如层高越高,墙越厚)—— 太薄的墙像纸壳,强风 / 地震一推就裂,规范得保证它 “够结实”;

钢筋要 “加量”:墙里的水平钢筋、竖向钢筋数量,比有翼墙的剪力墙要多 —— 相当于 “没帮手,就得自己多练肌肉”,靠更多钢筋扛推力;

用在 “特定地方”:规范不鼓励随便用无翼墙剪力墙,一般只允许用在 “空间特别小、装不下翼墙” 的地方(比如小户型窄走廊、电梯间夹缝),而且得经过计算,确保即使没翼墙,也能扛住荷载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混规中关于“无翼墙剪力墙”基本要求

评论

6+5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