填充墙与框架的 “脱开” vs “不脱开”:抗震优先选 “脱开”
填充墙和框架(柱子、梁)的连接,核心差在 “贴不贴紧、传不传递水平力”
不脱开是 “死死粘在一起”,脱开是 “挨着但不硬连”;
有抗震要求时优先选脱开,本质是 “保护填充墙,避免地震时墙倒砸人或拽坏框架”完全贴合砌体规范的抗震逻辑!
一、脱开 vs 不脱开
1. 不脱开连接:“框架和墙粘成一块,同甘共苦”
就像给框架(柱、梁)的空隙 “填实心砖”
填充墙(砌体)砌筑时,和柱子、梁的接触面用砂浆牢牢粘住,甚至会加钢筋网、拉结筋把墙和框架绑死,形成 “框架 + 墙” 的整体。
比如没有抗震要求的低层框架房(如农村简易厂房、非抗震区的单层商铺),用砖把柱梁之间的空当砌满,墙和框架粘得死死的,主要靠这种连接让墙更稳固,同时封闭空间。
核心特点:水平力(如风、小震动)会通过墙直接传给框架,两者一起受力;
但遇到强震时,框架会晃动,粘死的墙会被框架 “拽着、挤着”,容易开裂、倒塌。
2. 脱开连接:“框架和墙挨着住,各扛各的”
相当于给填充墙 “留了缓冲空间”
砌筑时,墙和柱子、梁之间特意留几厘米缝隙(规范里常说的 “变形缝”),不用砂浆粘死;
固定墙只用少量 “柔性连接件”(比如金属卡件),允许墙和框架之间有微小晃动,水平力不会直接传递。
通俗场景:有抗震设防的砌体房屋(比如城市里的多层住宅、办公楼),柱梁之间砌砌块墙时,顶部和梁之间留缝,侧面和柱子之间也留缝,最后用保温材料或弹性材料把缝填上,墙靠卡件固定在框架上,却不 “硬粘”。
核心特点:地震时框架晃动,脱开的填充墙不会被框架硬拽硬挤,能减少开裂、倒塌的风险;
就算墙坏了,也不会因为和框架粘死而 “拽着框架一起坏”,保护主体结构安全。
二、为啥抗震设防时 “宜采用脱开”?
砌体规范这么要求,本质是 “分清主次、保护关键”
框架是建筑的 “承重骨架”(地震时必须保住),填充墙是 “非承重的填充体”(坏了也不影响骨架安全):
不脱开的隐患:地震时框架会左右、上下晃动,粘死的填充墙就像 “硬邦邦的累赘”
框架晃,墙被挤得开裂、掉块,甚至整体倒塌砸人;
更危险的是,墙倒塌时会产生巨大冲击力,可能把框架柱、梁拽变形,导致整个承重骨架损坏(相当于 “次要构件拖垮主要构件”)。
脱开的优势:脱开后,填充墙和框架 “互不干涉”
地震时框架自由晃动,墙因为有缓冲缝和柔性连接,只会轻微晃动,就算开裂也不会大面积倒塌;就算墙坏了,也不会对框架产生额外的破坏力,能保住建筑的核心骨架,给人逃生时间。
三、关键提醒:“宜采用” 不是 “必须”,但抗震优先选!
规范里说 “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脱开”,不是绝对强制(特殊设计情况可例外),但几乎所有抗震设计都会选脱开
就像开车系安全带,不是说不系就一定出事,而是系了能大幅降低风险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填充墙与框架的 “脱开” vs “不脱开”

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
微信交流 
最新评论
抗扭计算中,纵筋和箍筋的数量要达到平衡,同时要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