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交流

三轴剪切试验最精确,模拟现状条件

“三轴剪切试验”,可以先把它类比成 “给土做‘抗压 + 抗剪’的综合体能测试”

 核心是模拟地基土在地下的真实受力状态,通过逐步加压、最终 “剪断” 土样,测出它能承受的最大 “抗剪强度”(地基土抵抗被剪断的能力,是防止地基坍塌的关键指标)。


第一步:“土为什么会被剪断”

地基土在实际工程中,不是只受 “向下的压力”(比如房子的重量),还受周围土的 “侧向压力”(比如旁边土层的挤压)。

当这两种力的搭配超过土的承受极限时,土就会像被剪刀剪一样 “发生剪切破坏”

 比如软土地基上盖重房子,地基土被 “剪坏”,房子就会倾斜、沉降。

三轴剪切试验的本质,就是在实验室里还原 “竖向压力 + 侧向压力” 的受力环境,找到土被剪坏的 “临界点”,从而算出它的抗剪强度。

第二步:试验过程 —— 像 “给土样‘穿铠甲’,再慢慢压垮它”

试验用的土样是 “圆柱形”(比如高 8cm、直径 4cm,像一个小笔筒),整个过程可以拆成 3 个关键步骤,我们用 “给小圆柱土样做测试” 来描述:

1. 第一步:给土样 “穿铠甲”(模拟侧向压力)

操作:把圆柱形土样外面套一层薄橡胶膜(像给它穿了一件紧身衣),然后放进一个密封的金属容器里,容器里灌满水。

目的:通过给水加压,让压力均匀传递到橡胶膜上,最终作用在土样的侧面 —— 这个压力就是 “侧向压力”(专业叫 “围压 σ₃”)

模拟土在地下时,周围土层对它的挤压(比如地下 5m 的土,侧向压力就来自上方和周围 5m 厚的土)。

就像你把一个海绵柱放进密封罐里,往罐里加水加压,海绵四周会被水挤住,模拟它在土里被周围土挤压的状态。

2. 第二步:给土样 “加头顶压力”(逐步增加竖向压力)

操作:在土样的正上方,用一个金属杆缓慢、均匀地施加向下的压力(专业叫 “轴向压力 σ₁”),并且持续记录压力的大小和土样的变形。

目的:这个竖向压力模拟的是房子、路面等结构物对地基的压力。

我们要一点点增加这个压力,直到土样 “扛不住” 为止。

关键观察:开始土样只是轻微变扁(弹性变形),随着竖向压力越来越大,某个瞬间土样会突然 “垮掉”

可能是侧面鼓起来(软土),也可能是沿着某个斜面裂开(砂土),这就说明土样发生了 “剪切破坏”

3. 第三步:记录 “破坏临界点”(算出抗剪强度)

操作:当土样发生剪切破坏时,立刻停止加压力,记录此时的 “竖向压力 σ₁” 和之前设定的 “侧向压力 σ₃”

计算逻辑:土的抗剪强度,本质是 “土能抵抗的最大剪切力”。

通过试验得到的 σ₁和 σ₃,能代入一个简单公式(专业叫 “摩尔 – 库仑强度理论”),算出两个关键指标。

黏聚力 c:土颗粒之间的 “黏结力”(比如黏土黏性大,c 值高;砂土几乎没黏性,c 值接近 0);

内摩擦角 φ:土颗粒之间的 “摩擦力”(比如砂土颗粒粗,互相摩擦大,φ 值高;软土颗粒细,摩擦小,φ 值低)。

就像你测一块面包的抗剪强度 —— 面包四周用手按住(侧向压力),再用另一只手往下压(竖向压力),直到面包被压裂,记录此时用了多大的力,就能算出面包能扛住的最大剪切力。

第三步:为什么要做三轴试验?

可能你会问:之前说的 “十字板剪切试验” 也能测抗剪强度,为什么还要做三轴试验?

核心是它能模拟更真实的受力场景,优势很明显:

能调整 “侧向压力”,模拟不同深度的土

地下不同深度的土,侧向压力不一样(深度越深,侧向压力越大)。

三轴试验可以通过改变 “围压 σ₃”,模拟地下 1m、5m、10m 等不同深度的土,测试结果更贴合实际地基条件。

而十字板试验只能测固定条件下的抗剪强度,灵活性差。

能测 “不同受力状态” 的土。

比如地基土可能是 “饱和的”(比如地下水位以下的土),也可能是 “不饱和的”;

可能受 “快速加载”(比如突然堆重物),也可能受 “缓慢加载”(比如房子慢慢盖起来)。

三轴试验可以通过控制试验条件(比如是否排水、加载速度),模拟这些不同场景下的抗剪强度,数据更全面。

结果更精准,适合重要工程 。

三轴试验是在实验室里严格控制条件做的,土样虽然被取出,但受力状态模拟得更接近真实,测出的 c、φ 值比现场一些简易测试(比如动力触探间接推算)更精准所以重要建筑(如高层、桥梁、隧道)的地基设计,必须用三轴试验数据。


三轴剪切试验就是:在实验室里给土样 “还原地下受力环境”(侧面加压 + 顶面加压),直到把土样 “剪坏”,从而精准测出它能扛住的最大剪切力(抗剪强度),为地基设计提供 “防坍塌” 的核心数据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三轴剪切试验最精确,模拟现状条件

评论

1+2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