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交流

关于切应变,剪切变形的定义和计算

切应变和切应力的关系

想象你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,双手分别抓住书的上下两边,然后向相反方向用力搓(比如左手向左、右手向右)。这时书会发生 “错开” 的变形

原本整齐的书页层与层之间错开了一个角度,这就是切应变;

而你双手施加的 “搓力” 分布在书页接触面上的力,就是切应力。


切应力:是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因 “相对错动” 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,就像你搓书时,每层书页对相邻层的摩擦力(单位面积上的力)。

切应力越大,说明这种 “错动趋势” 越强烈。

切应变:是物体因切应力作用而发生的 “错动变形程度”,比如书被搓后,上下边的错开角度(用弧度表示)。

切应变越大,说明变形越明显。

两者的关系:

在材料没有被 “搓坏”(弹性范围内)时,切应力和切应变成正比

你用的力越大(切应力越大),书的错开角度就越大(切应变越大)。

这个比例关系就像 “力和形变的约定”,由材料本身的属性决定,这个比例系数在力学中叫切变模量(类似材料的 “抗搓能力”)。


切应变的定义公式

切应变(符号:γ)的核心是两垂直棱边在切应力作用下的夹角变化量,公式为:γ=tanθ≈θ

想象一块方形橡皮,用两个力沿水平方向反向推它的左右两侧(类似 “搓” 的动作),原本垂直的上下边和左右边会发生错动,形成一个倾斜的角度θ。

变形前,橡皮的相邻棱边(比如右侧边和底边)是垂直的(夹角 90°,);

变形后,这个夹角会变小,变为(90° -θ);

切应变γ就是这个 “角度的改变量”θ。

在弹性范围内,切应力τ与切应变γ满足胡克定律:τ = G γ

其中G为切变模量(材料属性,反映材料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)。

切应变的公式本质是用错动产生的角度(弧度)来衡量剪切变形的大小,角度越大,切应变越大。


剪切变形的公式:

τ = G γ,γ=剪切变形/高度h,上方公式左右乘面积A,左边的水平剪力=1,得到图中公式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关于切应变,剪切变形的定义和计算

评论

5+4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