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交流

季节性冻土和膨胀土地基对桩的影响

季节性冻土地基的桩基设计核心是 “躲着冻胀力”膨胀土地基则是 “扛住膨胀力”,两者都是为了避免桩基被土壤 “推歪” 或 “拉坏”。

结合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》,用更通俗的方式拆解两者的设计原则。

一、季节性冻土地基:别让冻土 “顶坏” 桩基

季节性冻土冬天会结冰膨胀、夏天融化下沉,对桩基的破坏力主要来自 “冻胀力”,设计时关键要 “避开” 或 “抵抗” 这种力。

桩要埋得足够深,躲进 “安全区”

规范要求,桩基桩端必须埋在冻结深度冻深线以下。

简单说,就是让桩基的 “根” 扎进冬天冻不到的土壤里,避免冻土膨胀时把桩往上顶,导致建筑开裂。

选择合适的桩型,减少冻胀影响

优先用钻孔灌注桩、预制桩这类表面光滑的桩型

冻土膨胀时,光滑的桩身能减少土壤对桩的 “握裹力”,避免桩被冻胀力拉断。

避免用木桩、碎石桩等易受冻融破坏的桩型,防止桩身本身在反复冻融中开裂。

考虑冻融循环的 “疲劳损伤”

土壤每年冻融一次,会反复挤压、拉扯桩基。

设计时要额外计算这种 “疲劳效应”,比如增加桩的配筋量,确保桩基长期承受冻融循环也不会损坏。

二、膨胀土地基:别让膨胀土 “挤歪” 桩基

膨胀土遇水会膨胀、失水会收缩,对桩基的威胁是 “膨胀压力” 和 “收缩拉力”,设计核心是 “固定桩位” 并 “抵抗变形”。

桩端要扎进 大气影响急剧层以下的“硬土层”,锚住桩基。

规范要求,桩基的桩端必须进入非膨胀土层或微风化岩层。

就像把桩的 “脚尖” 踩在坚硬的地面上,即使表层膨胀土膨胀或收缩,也无法拉动深层的桩,保证桩位稳定。

控制桩身与土壤的 “接触力”

桩身表面尽量光滑,减少膨胀土与桩身的摩擦力。膨胀土膨胀时,不会因摩擦力过大把桩 “推歪”;收缩时,也不会因拉力过大把桩 “拉裂”。

对于多层建筑,可适当增加桩的数量,分摊膨胀压力,避免单根桩受力过大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季节性冻土和膨胀土地基对桩的影响

评论

4+5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