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三个概念是理解土壤稳定性的核心。
简单说,c 是土壤的 “粘聚力”,φ 是 “内摩擦角”,两者共同决定土壤抗剪强度;
应力莫尔圆则是把土壤受力情况画成圆,用来直观判断是否会被剪断。
一、先懂抗剪强度:土壤 “抗滑” 能力
土壤被破坏,大多是 “剪切破坏”—— 就像你用手搓土块,土块沿某个面被搓散。
抗剪强度就是土壤抵抗这种 “搓散” 的能力,而 c 和 φ 就是决定这个能力的两个关键指标。
1. 粘聚力 c:土壤的 “粘合力”
理解:相当于土壤颗粒之间的 “胶水”。
比如粘土能粘成块,就是因为 c 值大;沙土一捏就散,就是 c 值小甚至接近 0。
核心特点:不依赖压力。
哪怕没有外力压着,只要 c 值够,土壤也能粘在一起。
主要靠颗粒间的分子引力、水膜作用力(比如粘土中的结合水)产生。
2. 内摩擦角 φ:土壤的 “颗粒咬合力”
理解:相当于土壤颗粒之间的 “摩擦力 + 嵌合力”。
比如沙土颗粒粗、棱角多,颗粒之间能互相 “卡住”,φ 值就大;
淤泥颗粒细、像粉末,颗粒容易滑动,φ 值就小。
核心特点:依赖压力。压力越大,颗粒挤得越紧,“咬合力” 越强,抗剪能力也跟着提升。
主要靠颗粒间的滑动摩擦、颗粒的互相嵌入(比如碎石土中大块嵌在小块里)产生。
3. 两者的关系:抗剪强度公式
抗剪强度 τ= c + σ・tanφ,这个公式就像 “土壤抗滑的总战斗力”:

c 是 “基础战斗力”,不管有没有压力都存在。
σ・tanφ 是 “附加战斗力”。
压力(σ)越大,这部分战斗力越强,φ 越大,附加战斗力的增幅也越大。
二、再懂应力莫尔圆:土壤受力的 “可视化工具”
莫尔圆不是复杂的数学概念,而是把土壤某个点的受力情况,画在坐标系里形成的圆,目的是快速判断 “土壤会不会被剪断”。
1. 核心原理:先搞懂两个力
土壤中的任意一个点,都会受到两种力:
法向应力 σ:垂直于受力面的压力,比如上方土层的重量压在这个点上,相当于 “往下压的力”。
剪应力 τ:平行于受力面的力,比如边坡上的土往下滑,对这个点产生 “往侧面搓的力”。

2. 莫尔圆怎么画?
在横轴(σ 轴)上,标出这个点受到的最大法向应力 σ₁和最小法向应力 σ₃(比如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压力)。
以 σ₁和 σ₃的中点为圆心,以(σ₁-σ₃)/2 为半径画圆,这个圆就是应力莫尔圆。
圆上的任意一个点,都代表这个点在某个角度的受力面下,对应的法向应力 σ 和剪应力 τ。
3. 莫尔圆的核心用途:判断 “会不会剪断”
先画一条 “抗剪强度线”
根据土壤的 c 和 φ 值,在坐标系里画一条斜线(τ = c + σ・tanφ),这条线代表土壤能承受的最大剪应力。
再看莫尔圆和这条线的位置关系:
- 圆在直线下方:剪应力没超过抗剪强度,土壤安全,不会被剪断。
- 圆和直线相切:剪应力刚好达到抗剪强度,土壤处于 “即将被剪断” 的临界状态。
- 圆在直线上方:剪应力超过抗剪强度,土壤会被剪断,比如发生滑坡、地基失稳。
三、记忆技巧:用 “人推箱子” 类比
把土壤颗粒想象成一堆箱子,你要推箱子(相当于剪应力 τ):
c(粘聚力):箱子之间粘了胶水,推之前得先克服胶水的粘力,这就是 c 的作用。
φ(内摩擦角):箱子堆得越紧(相当于法向应力 σ 越大),箱子之间越难滑动,φ 越大,这种 “难滑动” 的效果越明显。
莫尔圆:相当于记录你推箱子时的 “压力(σ)” 和 “推力(τ)”,而 “抗剪强度线” 是你能推动箱子的 “界限”,圆和线的位置关系,就是看你当前的推力够不够推动箱子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如何理解土的抗剪强度、内摩擦角和应力莫尔圆

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
微信交流 
最新评论
抗扭计算中,纵筋和箍筋的数量要达到平衡,同时要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