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构设计中,梁的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都是因剪力过大导致的 “斜截面破坏”,但破坏形式和原因不同,避免方法也各有侧重。
斜拉破坏是 “脆断”(突然裂开),斜压破坏是 “压碎”(混凝土被压坏),设计时要通过合理措施让梁的斜截面破坏呈现 “延性破坏”(有预兆,安全度高)。
一、先搞清楚两种破坏的特点:
斜拉破坏:梁的腹部突然出现一条斜向裂缝,迅速延伸到梁顶和梁底,瞬间断裂。
原因是梁里的箍筋太少或间距太大,没法抵抗剪力,混凝土一裂就 “撑不住” 了。
斜压破坏:梁的腹部出现很多密集的斜裂缝,最后混凝土被剪力和压力共同压碎。
原因是梁的截面太小(比如梁太窄、太高),或者箍筋配得太多,导致混凝土先被压坏,箍筋还没 “发力”。
二、避免斜拉破坏的核心:让箍筋 “够用”
斜拉破坏的根源是箍筋不足,无法约束斜裂缝的扩展。设计时要做到:
箍筋不能太少:规范里会规定 “最小配箍率”必须满足。
比如梁的最小配箍率 0.2%,那箍筋总截面积不能小于 20mm²(比如用 2 根直径 8mm 的箍筋,截面积刚好够)。
箍筋间距不能太大:如果箍筋离得太远,斜裂缝可能在两根箍筋之间 “钻过去”,箍筋起不到作用。
规范会限制最大间距(比如梁高≤800mm 时,间距不超过 200mm),确保斜裂缝一定能被箍筋挡住。
优先用带弯钩的箍筋:箍筋两端的弯钩能牢牢锚固在混凝土里,受力时不会被 “拔出来”,保证箍筋能有效拉住斜裂缝。
三、避免斜压破坏的核心:让截面 “够大” 或箍筋 “不超标”
斜压破坏的根源是截面太小,或箍筋太多导致混凝土先被压坏。设计时要做到:
梁截面不能太小:梁的宽度和高度要足够,尤其是 “截面尺寸” 要满足抗剪要求。
比如跨度大的梁,不能做得太窄,否则混凝土容易被剪力压碎。规范里有 “最小截面尺寸” 的要求(和梁高、混凝土强度相关)。
箍筋不能太多:虽然箍筋能抗剪,但过量的箍筋会让混凝土先被压坏(箍筋还没充分受力)。
规范会限制 “最大配箍率”,避免箍筋配得太多。
避免斜拉破坏:配足箍筋,控制间距(让箍筋能 “拉住” 斜裂缝)。
避免斜压破坏:保证截面尺寸,控制箍筋上限(让混凝土不被提前压碎)。
两种破坏的控制本质是建立设计参数的上下限
配箍率需大于最小限值(防斜拉),截面尺寸需小于最大上限要求(防斜压)。
这体现了钢筋混凝土“强剪弱弯”的基本设计原则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结构设计中,梁如何避免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

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
微信交流 
最新评论
抗扭计算中,纵筋和箍筋的数量要达到平衡,同时要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