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 “截面控制条件”,简单说就是给梁的截面尺寸划一条 “安全红线”,防止梁因为截面太小,还没等钢筋发挥作用,混凝土就先被压坏或剪坏了。
如果梁做得特别细(比如一根筷子粗的梁),就算配再多钢筋,一受力混凝土可能直接被压裂或剪断,钢筋根本来不及 “帮忙”。
这时候,破坏的原因不是钢筋不够,而是梁本身 “太瘦” 扛不住。
截面控制条件就是避免这种情况。
规定:梁的截面高度和宽度,必须足够大,至少能让混凝土先 “扛住” 一部分力,给钢筋留出发挥作用的机会。
公式大概可以简化成:
梁的截面尺寸(高度 × 宽度)必须 ≥ 某个值(这个值和梁上的总剪力、混凝土强度有关)
如果梁的截面尺寸满足这个条件,说明截面够 “结实”,接下来就可以通过配箍筋、弯起钢筋来提高抗剪能力(这时候破坏是剪压破坏,有预兆,安全)。
如果截面尺寸不够,哪怕配再多钢筋,也会先发生斜压破坏(混凝土被压碎,突然破坏,危险),这时候钢筋再多也白搭。
斜压破坏的 “通俗承载力公式”
承载力 ≈ 混凝土 “抗压能力” × 梁的 “有效受压面积”
拆解一下:
混凝土 “抗压能力”:就像混凝土本身的 “硬度”,比如 C30 混凝土比 C20 更 “耐压”,这个值越大,承载力越高。
梁的 “有效受压面积”:斜压破坏时,梁的侧面会形成一个 “受压区域”(类似斜着的小柱子),这个区域的面积越大(比如梁越宽、截面高度越大),能承受的力就越大。
截面控制条件是 “先保证梁的‘骨架’够粗”,再谈钢筋的作用。
就像盖房子先搭稳框架,再砌墙;框架太弱,墙砌得再厚也没用。
工程中必须先满足这个条件,才能继续设计钢筋,确保梁的破坏是 “有预兆的安全破坏”,而不是 “突然垮掉的危险破坏”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梁的受剪承载力:首先满足截面控制条件

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
微信交流 
最新评论
抗扭计算中,纵筋和箍筋的数量要达到平衡,同时要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