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交流

如何理解,剪力墙墙肢

墙肢是剪力墙被 “门窗洞” 或 “自身长度限制” 分割后,能独立受力的 “最小竖向受力单元”

第一步:把剪力墙和墙肢比作 “衣柜隔板”

衣柜的 “侧板” 可以看作一整面剪力墙(又高又宽,能撑住衣柜顶部重量,还能挡住衣服不往两边倒);

如果衣柜侧板上 “挖了几个抽屉洞”(相当于剪力墙开了门窗洞),这些抽屉洞会把原本完整的侧板,分成 “抽屉洞之间的竖条木板”—— 这些独立的竖条木板,就是墙肢。

原本一整面的剪力墙,被 “洞” 或者 “长度限制” 拆成了一个个 “独立的小竖墙”,每个小竖墙就是墙肢。


第二步:墙肢是剪力墙 “被分割后自然形成的”。

被 “门窗洞” 分割(最常见)

建筑里的剪力墙不可能是 “实心一整块”

要留门(比如卧室门、电梯门)、留窗(比如外墙的窗户)。

这些洞就像 “刀子”,把整面剪力墙切成了独立的小墙段。

比如:一面 3 米高、4 米长的剪力墙,中间开了一个 1.5 米高、1 米宽的门洞,门洞上下都留了 0.75 米的 “墙梁”(横向的混凝土梁),这样门洞左右就会形成 “两根各 1.5 米宽、3 米高的小竖墙”—— 这两根小竖墙就是墙肢。

被 “自身长度” 限制(避免太 “瘦长”)

即使剪力墙没开门窗洞,如果太长(比如超过 8 米),也会被设计师 “隐性分割” 成多个墙肢。

因为太长的剪力墙受力不均匀,就像一根太长的筷子,掰的时候容易从中间断;

分成短一点的墙肢,受力更稳定,抗地震能力更强。


第三步:墙肢必须 “独立受力”

墙肢不是 “装饰性的小墙”,而是要单独扛 “竖向重量”(比如上面楼层的重量)和 “水平推力”(比如地震、台风的力)。

墙肢的高度通常远大于宽度(比如高度 3 米,宽度 1 米),像 “竖着的长方形”。

这和柱子不同:柱子是 “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”(比如 50cm×50cm),而墙肢是 “扁长的竖条”(比如 20cm 厚、150cm 宽)。

墙肢和 “连梁” 成对出现,墙肢之间不会 “孤立存在”,而是靠 “连梁”(横向的混凝土梁)连起来。

比如两个墙肢之间的 “门洞上方的混凝土梁” 就是连梁

 它像 “桥梁” 一样,把两个墙肢连在一起,让它们共同抵抗水平推力。


剪力墙墙肢,就是 “一整面剪力墙被门窗洞或长度限制分割后,形成的、能独立扛重量和抗推力的‘小竖墙’,且靠连梁连在一起”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如何理解,剪力墙墙肢

评论

6+3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