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组合说的是极端情况,出现的概率小,所以一般用来验算承载力极限;
标准组合说的是日常一般的情况,出现的概率大,所以一般用来验算正常使用极限,即变形;
基本组合比标准组合更严重,所以基本组合要用分项系数放大,标准组合不用。
我们没必要用基本组合极端情况去验算变形大不大,因为这个时候结构更关心的是会不会塌,强度问题,而不是变形,刚度问题。
“荷载基本组合” 可以理解为:给建筑算 “极限压力账” ,把可能遇到的各种自重和活荷载力按 “最坏情况套餐” 打包,看看它在极端情况下会不会 “被压垮”(比如断裂、倒塌)。
建筑的 “极限抗压测试”和人一样,平时能轻松扛住常规压力(比如人每天拎 2 斤菜),但必须能扛住偶尔的 “极端考验”(比如突然拎 10 斤重物 )。
基本组合” 就是专门算这种 “极端考验” 的,确保建筑在最不利的荷载叠加下,骨架(梁、柱、钢筋等)不会被压断、拉断。
为啥需要 “基本组合”?怕 “多种压力同时来”。
建筑的危险往往不是单一荷载造成的,而是 “多重压力撞在一起”:
一栋楼,可能同时遇到 “自身重量(恒载)+ 满屋子人(活载最大值)+ 突然刮大风(风载)”
比如阳台,可能同时承受 “阳台自重 + 堆了一堆装修材料(远超日常的活荷载)+ 下雨积水重”。
如果只按标准组合“日常压力”算,就像 “只算人平时拎菜的力气,没算过他能不能拎动行李箱赶火车”,一旦遇到极端情况就可能出事。
“基本组合” 的核心:给荷载 “加码”,按 “最坏情况” 算。
荷载用“设计值”比 “日常标准值” 更高。
“基本组合” 里的荷载不是按 “日常标准值” 算,而是先乘一个 “放大系数”(叫 “荷载分项系数”),变成 “设计值”。
恒荷载(永久荷载):乘 1.2(比如楼板自重 100 公斤 /㎡,按 100×1.2=120 公斤 /㎡算);
目前新规范改为1.3,1公斤=1千克=9.8N
活荷载(可变荷载):乘 1.4(比如日常按 200 公斤 /㎡算,这里按 200×1.4=280 公斤 /㎡算);
目前新规范改为1.5,1公斤=1千克=9.8N
风荷载1.4、地震荷载1.3等,也会按类似逻辑乘系数放大。
类比:一个人能不能搬起突然掉落的箱子,可以先假设箱子比实际重 20%-40%(提前留安全余量分项系数),如果这样都能搬动,真遇到箱子掉落时就肯定没问题。
只算 “最不利的组合”—— 挑 “压力最大的搭配”计算。
不是所有荷载都要叠加,而是挑 “加起来压力最大” 的组合:
比如对住宅楼板,“恒荷载 ×1.2 + 活荷载 ×1.4” 通常是最不利的(自身重 + 人最多);
但是对高层建筑,可能是 “恒荷载 ×1.2 + 风荷载 ×1.4”(自身重 + 风最大)。
比如:一个人可能遇到 “拎重物 + 爬坡”、“拎重物 + 顶风”2种工况,挑其中最累的那种情况来测试他的体力极限。
基本组合算什么?—— 检查建筑 “骨架会不会断”。
主要验算建筑的 “承重骨架”(梁、柱、钢筋等)能不能扛住极端压力:
比如梁会不会被压弯断裂;
柱子会不会被压碎;
钢筋会不会被拉断。
只要这些骨架在 “基本组合” 的压力下没断,就说明建筑在极端情况下也不会倒塌。
生活场景:设计一个阳台,要确保它不会塌。
恒荷载:阳台自身重量(比如 100 公斤 /㎡);
活荷载:日常按 200 公斤 /㎡(放家具),但极端情况可能堆 400 公斤 /㎡(装修材料)。
“基本组合” 的算法:
把两种荷载 “加码” 后相加 ——(100 公斤 /㎡ ×1.2) + (400 公斤 /㎡ ×1.4)= 120 + 560 = 680 公斤 /㎡。
用这个 “680 公斤 /㎡” 的压力去算阳台的钢筋、混凝土能不能扛住:如果钢筋没被拉断,混凝土没裂开,就说明即使阳台堆了超量材料,也不会塌。
基本组合对比标准组合:一个防 “塌”,一个防 “坏”
基本组合:算极端情况会不会塌(保命) 加码(乘 1.2/1.4) 算阳台堆满装修材料会不会塌。
标准组合:算日常使用会不会变形开裂 不加码(系数 1.0) 算阳台放家具时会不会轻微下弯。
总结:
荷载基本组合就是建筑界的 “极限体能测试”把各种可能遇到的压力 “按最坏情况放大后相加”,测试建筑骨架能不能扛住。
这不是算 “日常能不能用”,而是确保 “遇到意外时不会塌”,基本组合是建筑安全的 “第一道防线”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如何理解基本组合、标准组合

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
微信交流 
最新评论
抗扭计算中,纵筋和箍筋的数量要达到平衡,同时要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