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凝土砖既不是烧的也不是蒸的,它是由水泥、骨料为主要原料,加入掺合料、外加剂等,经加水搅拌、成型、养护而成的。
而烧结砖是经过焙烧制成的,如黏土砖、页岩砖等。
蒸养(压)砖则是通过蒸养(压)制成的,如炉渣砖、灰砂砖等。
混凝土砖的制作核心是 “精准配料→压制成型→养护硬化”,全程不用火烧(区别于烧结砖),也很少用高压蒸汽(仅特殊需求用蒸养)
主要靠自然养护或普通蒸养让砖变硬,流程像 “做标准化的混凝土小蛋糕”,具体 4 步走:
第一步:配料搅拌 —— 按比例调 “混凝土糊”(决定砖的强度)
先把原料按精准比例混合,就像做蛋糕要按配方放面粉、鸡蛋一样,核心是 “水泥 + 骨料 + 水 + 添加剂” 的搭配:
核心原料:水泥(相当于 “胶水”,粘结石料)、骨料(细砂 + 小石子,相当于 “骨架”,增加硬度,粒径一般≤5mm)、水(调和剂,让原料融合);
可选添加剂:比如减水剂(少加水也能让糊体顺滑,成型后更密实)、早强剂(让砖更快变硬,缩短生产周期);
搅拌过程:把所有原料倒进大型搅拌机,搅拌成均匀的 “混凝土稠糊”—— 不能太稀(会塌模),也不能太干(压不密实), consistency 要刚好能粘住骨料又能流动。
第二步:压制成型 —— 用机器压出 “砖坯”(保证砖的密实度)
搅拌好的混凝土糊会被送到 “砖机”(液压成型机)里,压成标准尺寸的砖坯:
机器里有和混凝土砖尺寸匹配的模具(比如 240×115×53mm 的标准模);
混凝土糊被倒入模具后,机器用高压(一般 10~20MPa)挤压 —— 就像用手用力压面团,把糊体里的空气排出去,压得越密实,砖的强度越高;
压好后,模具打开,就能取出成型的 “砖坯”(此时砖坯已经有砖的形状,但还是湿乎乎的,强度很低,不能碰)。
第三步:养护硬化 —— 让砖坯慢慢 “变硬变结实”(关键步骤)
这一步是让砖坯从 “软乎乎” 变成 “硬邦邦” 的核心,主要分两种方式,不用火烧:
自然养护(最常见):把砖坯整齐码放在养护场,盖上湿布或塑料膜(防止水分蒸发太快开裂),在 20℃左右、湿度 90% 以上的环境里放 28 天
水泥会和水发生 “水化反应”,慢慢凝固硬化,最终达到设计强度(比如 MU10 砖,28 天后抗压强度能到 10MPa);
蒸养(快速生产):如果要缩短周期,会把砖坯放进 “蒸养室”,用 40~60℃的蒸汽养护 12~24 小时
高温能加速水化反应,不用等 28 天,几天内就能达到使用强度(适合大规模工厂生产);
注意:混凝土砖几乎不用 “蒸压”(区别于蒸压灰砂砖),蒸压需要 170℃高压蒸汽,混凝土砖没必要,普通蒸养或自然养护就够。
第四步:成品检验 + 堆放 —— 确保合格再出厂
养护好的混凝土砖,要经过简单检验:
外观检查:有没有裂缝、缺角、尺寸偏差(比如边长误差不能超过 ±2mm)
强度抽检:随机拿几块砖做抗压试验,达到标注的强度等级(比如 MU7.5、MU10)才算合格;
检验合格后,整齐堆放在仓库,等待出厂使用(比如运到工地砌承重墙、分户墙)。
混凝土砖的制作就是 “按比例拌混凝土→机器压成砖形→浇水 / 蒸汽养硬→检验合格出厂”,全程不用火烧,靠水泥水化反应变硬,核心是 “配料准、压得实、养得够”,这样做出来的砖才结实耐用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混凝土砖是如何制作的

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
微信交流 
最新评论
抗扭计算中,纵筋和箍筋的数量要达到平衡,同时要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