灌注桩后注浆是一种提高灌注桩承载力的施工方法,通俗来讲,就是在灌注桩施工完成后,通过预先埋设在桩身内的注浆管,向桩端和桩侧的土体中注入水泥浆,就像是给桩的底部和侧面 “加固” 一样,让桩与周围土体结合得更紧密,从而提高桩的承载能力,减少桩基的沉降。
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》对灌注桩后注浆有一系列规定:
后注浆装置设置: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,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。
桩端后注浆导管及注浆阀数量根据桩径确定,直径不大于 1200mm 的桩,宜设 2 根;
直径大于 1200mm 而不大于 2500mm 的桩,宜设 3 根。
桩侧后注浆管阀设置数量综合考虑地层情况、桩长和承载力增幅要求等因素,可在离桩底 5-15m 以上、桩顶 8m 以下,每隔 6-12m 设置一道。
浆液配比及参数:浆液水灰比根据土的饱和度、渗透性确定,饱和土水灰比宜为 0.45-0.65,非饱和土宜为 0.7-0.9。
桩端注浆终止注浆压力根据土层性质及注浆点深度确定,风化岩、非饱和黏性土及粉土,注浆压力宜为 3-10MPa,饱和土层宜为 1.2-4MPa。
注浆流量不宜超过 75L/min,单桩注浆量根据桩径、桩长等因素确定。
作业起始时间、顺序和速率:注浆作业宜于成桩 2d 后开始,不宜迟于成桩 30d 后。
注浆作业与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 8-10m。
对于饱和土中的复式注浆顺序宜先桩侧后桩端,非饱和土宜先桩端后桩侧,多断面桩侧注浆应先上后下,桩侧桩端注浆间隔时间不宜少于 2h。
终止注浆条件:当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,或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 75%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时,可终止注浆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灌注桩后注浆的作用

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
微信交流 
最新评论
抗扭计算中,纵筋和箍筋的数量要达到平衡,同时要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