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交流

什么是固结,排水固结,等压固结

理解土的 “固结”,核心是抓住它的本质。

土被压后,慢慢把孔隙里的水挤出去,体积逐渐变小、变结实的过程

可以类比成 “拧湿海绵”:海绵里的水就像土孔隙里的水,挤压海绵的力就像建筑对地基的压力,“水被挤出、海绵变干变硬” 的过程,就是土的固结。


一、为什么会有 “固结”?

土不是 “实心块”,而是由 “固体颗粒”(沙子、黏土)和 “孔隙”(里面填水或空气)组成的。

当建筑盖在地基上时,建筑重量会对土产生压力

 这个压力不会让土 “瞬间变小”,而是会慢慢 “挤走孔隙里的水”,土的体积随着水的排出逐渐缩小,最终变得更密实、更能扛住压力,这个 “慢过程” 就是固结

比如:你在湿泥地上放一块大石头,刚开始石头会稍微往下沉一点(土的孔隙被轻微挤压),之后的几天里,你会发现石头还在慢慢下沉 —— 这就是泥地在 “固结”

石头的压力把泥孔隙里的水慢慢挤出来,泥的体积变小,石头就跟着下沉,直到水基本挤完,下沉才会停止。

二、固结的 “两步走”:先 “快挤”,再 “慢挤”

土的固结不是 “一下子完成的”,而是分阶段的,就像拧湿海绵

先挤的时候能快速流出很多水,到后面只能慢慢挤出少量水,直到挤干。

1. 第一步:瞬时变形(“快速小压缩”)

压力刚加上去时(比如建筑刚封顶,重量突然压在地基上),土会先发生 “瞬时变形”

 这时候孔隙里的水还没来得及流走,只是土颗粒之间的 “小空隙” 被快速压实(比如颗粒轻微错位、调整),体积会小一点,但变形量不大。

类比:刚捏湿海绵时,不用等水流出,海绵会先被 “捏扁一点”,这就是瞬时变形

2. 第二步:主固结(“慢挤水,大变形”)

这是固结的 “核心阶段”

 压力持续作用,土孔隙里的水会顺着孔隙慢慢往外流(比如流向地下水位低的地方、或地基周围的排水层),随着水的排出,土的孔隙越来越小,体积越来越小,变形量也越来越大(比如地基持续下沉)

这个过程的 “快慢” 取决于土的 “透水性”

透水性好的土(比如沙土,孔隙大、水容易流):固结快

可能几天或几周就完成(比如沙土地基,建筑封顶后很快就不再下沉);

透水性差的土(比如黏土,孔隙细、水难流):固结慢

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(比如黏土地基,建筑盖好后,每年还会下沉一点,直到多年后才稳定)。

沙土像 “粗孔海绵”,水很快流完;

黏土像 “细孔海绵”,水要慢慢渗,很久才能挤干。

3. 第三步:次固结(“挤完水后的微小变形”)

当孔隙里的水基本挤完后,土的变形不会完全停止

此时土颗粒之间会因为 “长期压力” 发生 “细微的黏结、重组”(比如颗粒间的胶结物被压实),体积还会有非常小的收缩,这个阶段变形量很小,通常可以忽略。

海绵里的水挤干后,再用力捏,海绵还会有一点点微小的变形,就是次固结

三、固结的 “最终结果”:土变结实,承载力提高

固结完成后,土会从 “松软、含水多” 的状态,变成 “密实、含水少” 的状态
 
孔隙变小→土更 “瓷实”,颗粒排列更紧密→能扛住更大的压力(承载力提高)
 
比如:黏土地基经过几年固结后,原本能扛 100kPa 的压力(约 1 层楼重量),固结后可能能扛 200kPa(约 2 层楼重量),建筑也不会再下沉,更稳定。


四、按 “水的排出路径” 分为排水固结和不排水固结。

实际中 “完全不排水” 极少,更多是 “排水极慢” 的情况。

1. 排水固结:“水能顺畅流走,固结快”

用一块 “粗孔海绵”(孔隙大,水容易流),捏的时候水能从海绵表面、缝隙快速流出来,海绵很快变干变硬。

土的透水性好(比如沙土、砂卵石),孔隙大且连通性好,压力作用下,孔隙水可以通过土的孔隙快速排出(比如流向地基里的排水层、地下水位低的区域),土的体积快速缩小,固结过程短(几天到几周)。

沙土地基(比如建筑盖在河滩沙地)、地基里设置了排水板 / 砂石垫层(人为加快排水)的黏土,都属于排水固结。

特点:固结快,地基沉降很快稳定,不会出现 “长期缓慢下沉”。

2. 不排水固结(或 “排水极慢固结”):“水难流走,固结慢”

用一块 “细孔海绵”(孔隙细,水难流),捏的时候水只能慢慢从海绵里渗出来,甚至捏很久还能挤出少量水,海绵变干变硬的过程很长。

土的透水性差(比如黏土、淤泥),孔隙细且连通性差,压力作用下,孔隙水很难排出(水要在细小孔隙里慢慢渗透,阻力大),土的体积只能缓慢缩小,固结过程极长(几个月到十几年)。

黏土地基(比如建筑盖在稻田、沼泽地改造的场地)、淤泥地基,都属于这类固结。

特点:固结慢,地基会 “长期缓慢沉降”(比如建筑盖好后,每年还会下沉几毫米,持续好几年),设计时必须考虑 “后期沉降”,否则容易导致墙体开裂。


五、按 “压力的施加方式” 

除了排水条件,压力是 “慢慢加” 还是 “突然加”、“单向压” 还是 “全方位压”,也会导致固结过程不同,分为等压固结和偏压固结。

1. 等压固结:“全方位均匀加压,土均匀变密实”

把海绵放进一个 “密封盒子”,从盒子四周、上下同时均匀加压(像用手攥住整个海绵),海绵会从各个方向均匀缩小,水从所有表面均匀流出。

土受到的压力是 “各向均匀的”比如地下深处的土,受到周围土的压力均匀;或实验室里用 “固结仪” 对土样全方位加压),土的孔隙在各个方向均匀被压缩,水从各个方向的孔隙均匀排出,土的变形是均匀的(不会出现 “一边沉得多、一边沉得少”)。

地下水位以下较深的土层(长期受周围土的均匀压力)、地基处理中的 “真空预压”(通过负压对土全方位施压)。

土均匀固结,变形对称,不会产生倾斜。

2. 偏压固结:“单向或不均匀加压,土一边沉得多”

只从海绵的 “上面往下压”(比如用手按海绵的上表面,下面垫在桌子上),海绵只会 “上下方向” 缩小,水主要从上面和侧面流出,左右方向几乎不变形。

土受到的压力是 “不均匀的”(比如建筑地基,只有上方有建筑重量的压力,下方和侧面是周围土的压力,上方压力更大,土主要在 “压力大的方向”(上下方向)被压缩,水主要向侧面或下方的排水路径排出,土的变形是 “单向或不均匀的”(比如地基主要是 “竖向沉降”,水平方向变形很小)。

所有建筑地基的固结(建筑重量只压在地基上方,属于单向偏压)、路基(道路重量压在路基上方,也是偏压)。

固结以 “竖向沉降” 为主,是工程中最常见的固结类型,设计时重点关注 “竖向沉降量”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什么是固结,排水固结,等压固结

评论

3+6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