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交流

固结度计算:径向排水和横向排水原因

固结计算的核心 —— 不同排水路径直接决定了土中水 “跑” 的快慢,不区分的话,计算结果会和实际情况差很多。

固结度计算要区分径向和竖向排水,本质是因为水在土里 “横着流” 和 “竖着流” 的速度不一样,必须分开算才能知道地基要多久才能 “变硬”。

1. 固结度:土的 “脱水变硬进度条”

固结度其实就是地基土在压力作用下,排出水分、体积收缩、强度增加的 “进度”。

比如地基被建筑物压后,第一天可能只排出 10% 的水(固结度 10%),一个月后排出 80% 的水(固结度 80%),这个百分比就是固结度。
 
计算固结度的核心目标,是算出这个 “进度条” 的推进速度,从而确定:
 
建筑物什么时候能安全加载(比如盖到几层)。

地基多久后不会再明显沉降。

2. 为何要区分径向与竖向排水?核心是 “水流路径长短” 不同

土中的水只能通过孔隙流动,而排水路径的长短,直接决定了排水速度

路径越短,水跑得越快,固结度提升也越快。

径向和竖向排水的路径完全不同,必须分开计算。

1)竖向排水:水 “上下跑”,路径是土层厚度的一半

当土中水只能沿着垂直方向(上下)排出时,水流的最长路径是 “土层厚度的一半”。
 
比如一层 10 米厚的黏土,水要从土层中间(5 米处)向上排到地面,或向下排到地下透水层,最长要走 5 米。

这种情况常见于地基下面有坚硬透水层(如砂石层),或地面能直接排水的场景。

2)径向排水:水 “左右跑”,路径是排水体的间距一半

当土中水主要沿着水平方向(左右)流向排水体(如塑料排水板、砂井)时,水流的最长路径是 “两个排水体之间距离的一半”。
 
比如在地基里打了一排塑料排水板,板与板之间相距 2 米,那么土中的水最多只需要走 1 米,就能流到排水板里排走。

这种情况常见于厚层黏土(比如几十米厚),竖向排水路径太长、速度太慢,需要人工打排水体加速排水。

3. 不区分的后果:算错 “变硬时间”,导致工程风险

如果固结度计算时不区分径向和竖向排水,会直接算错地基的固结速度:
 
算慢了:实际地基已经固结变硬,但误以为还没好,导致工期延误,增加成本。

算快了:实际地基还没固结好、强度不够,但误以为可以加载,可能导致建筑物沉降超标、甚至开裂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固结度计算:径向排水和横向排水原因

评论

9+6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