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交流

砌体房屋中隔墙与填充墙

砌体房屋中隔墙与填充墙:核心差在 “是否承重 + 位置作用”

填充墙是 “填在承重骨架里的墙”

隔墙是 “隔出房间的墙”

填充墙一定不承重,隔墙大多不承重(特殊情况除外),但位置和作用完全不同。

1. 装在哪:一个 “填骨架”,一个 “隔空间”

填充墙:必须装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的 “承重骨架” 里

比如框架结构的柱子之间、剪力墙之间的空隙,相当于给建筑的 “骨架” 填肉。

比如砌体房屋里,框架柱围出的大空间,用砌块砌起来的墙就是填充墙,把骨架的空当塞满,形成房间外墙或内墙。

隔墙:装在已经有屋顶、有承重结构的 “完整空间” 里

比如一个大会议室,用砖墙隔成两个小办公室,这道砖墙就是隔墙;

再比如住宅里卧室和卫生间之间的非承重砖墙,也属于隔墙。

它不碰建筑 “主骨架”,只在内部划分区域。

2. 靠啥撑:一个 “靠骨架托着”,一个 “靠自身 / 轻质支撑”

填充墙:上下都有承重构件托着 —— 顶部靠梁(框架梁、次梁),底部靠楼板,左右靠柱子 / 剪力墙,自己不用 “站稳”,全靠建筑骨架支撑,砌体砌筑时也得跟着骨架的尺寸来。

隔墙:大多是 “自立门户”—— 底部直接放在楼板上,不用靠柱子或大梁当支座,自己砌起来就能站稳(砌体隔墙够厚重,稳定性够);如果是轻质隔墙(比如加气混凝土砌块),可能需要加个简单的小梁或龙骨,但不用依赖建筑主骨架。

3. 干啥用:一个 “构造型”,一个 “功能型”

填充墙:核心作用是 “封闭空间 + 保温隔音”

比如框架结构的外墙,用砌体填充后,能挡住风雨、隔冷热,同时把框架柱包在里面,形成完整的建筑外墙;

内墙填充墙则是把大骨架空间分成多个房间,顺便承担隔音、防火的功能。

隔墙:核心作用是 “划分功能区域”

比如把客厅和走廊隔开、把卧室和衣帽间隔开,重点是 “隔而不承”,只解空间使用分区的问题,同时兼顾一定的隔音效果(砌体隔墙比轻质隔墙隔音更好)。


填充墙例子:某砌体混合结构房屋,底层是框架柱(承重),柱子之间用 MU10 砖砌筑的墙,顶部架在框架梁上 —— 这道墙就是填充墙,靠柱和梁支撑,填满骨架空隙,既是内墙也是填充墙。

隔墙例子:同一栋楼的二层,某个大房间(已经有楼板、梁承重),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了一道墙,把房间分成卧室和书房,这道墙不碰柱子,底部直接压在楼板上 —— 就是隔墙,只负责分区,不依赖主骨架。

共性:砌体房屋里的填充墙和隔墙,几乎都不承重(特殊设计的 “承重隔墙” 极少,日常不用考虑),都属于 “非承重墙”,拆改时不会影响建筑主体安全(但要遵守规范,比如不能拆外墙填充墙)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砌体房屋中隔墙与填充墙

评论

4+3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