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交流

高规抗震设计中,规定水平力指的是什么

在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》(高规)的抗震设计里,“规定的水平力” 可以理解为:为了让高层在地震中不被晃坏、推垮,规程提前 “算好” 的、建筑必须能扛住的 “横向冲击力”

 它不是地震时实际会遇到的 “真实地震力”,而是一个 “安全标准力”,用来确保建筑的抗震能力 “达标”。


先理清 “真实地震力”“规定的水平力” 的区别:

一、先破误区:它不是 “真实地震的力”,而是 “安全兜底的力”

地震时,地面会左右 / 前后晃,建筑会受到 “真实的水平冲击力”(比如地面晃 1 米,建筑会受到一个让它跟着晃的力)。

但这个 “真实力” 有个大问题:没人能提前知道某次地震会晃多狠(比如这次地震是 5 级还是 8 级,地面晃 0.5 米还是 2 米)。

如果按 “可能出现的最大真实力” 设计,建筑会做得无比笨重(成本高到不现实);如果按 “小地震的力” 设计,遇到大地震就会垮。

所以 “高规” 的思路是:不管未来遇到多大地震,先定一个 “最低安全标准”

让建筑至少能扛住这个 “标准力”,就能保证小地震时 “不坏”,中地震时 “能修”,大地震时 “不塌”。

这个 “最低安全标准”,就是 “规定的水平力”。

二、再懂本质:它是怎么 “算出来” 的?—— 按 “建筑的‘抗震任务’” 倒推

“规定的水平力” 不是拍脑袋定的,而是根据建筑的 “重要性”“高度”“所在地区的地震风险”,倒推出来的 “必须扛住的力”,核心逻辑像 “给不同建筑派不同的‘抗震任务’”:

比如以下 3 种情况,“规定的水平力” 会不一样:

所在地区地震风险高:比如四川、甘肃等 “高地震烈度区”,地面晃得更狠,“规定的水平力” 就定得更大(相当于 “地震风险高的地方,建筑要扛更重的力”);

建筑更重要:比如医院、学校(地震时要当避难所),“规定的水平力” 会比普通住宅大(相当于 “重要建筑,抗震任务更重”);

建筑更高:100 米的高层比 50 米的高层,“规定的水平力” 更大(因为高层更 “瘦高”,晃起来更易倒,需要扛更狠的力)。

简单说:建筑越重要、越高、所在地区地震越危险,“规定的水平力” 就越大 —— 确保 “越需要保护的建筑,抗震能力越强”。

三、最后看作用:用它 “检验” 建筑是否 “抗得住”

“规定的水平力” 的核心作用,是当 “尺子” 来 “量” 建筑的抗震能力

设计时,工程师会按这个 “规定的力” 去 “模拟推建筑”(比如用软件算:如果给建筑施加这么大的横向力,墙面、柱子会不会裂?整体会不会晃得太厉害?);

如果模拟结果是 “能扛住”(比如柱子没裂、晃动在安全范围),说明建筑抗震达标;如果 “扛不住”(比如墙面裂了、柱子快断了),就必须修改设计(比如把柱子加粗、加剪力墙),直到能扛住这个 “规定的力”。

类比:就像给学生定 “考试及格线”(比如 60 分)

“60 分” 不是 “学生实际能考多少分”,而是 “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”;

学生要确保自己能考到 60 分以上,才算 “合格”。

“规定的水平力” 就是建筑抗震的 “60 分线”,必须达到才算 “抗震合格”。


高规抗震设计里的 “规定的水平力”,就是规程给高层建筑定的 “抗震及格线”—— 不管未来地震实际多强,先确保建筑能扛住这个 “标准力”,就能底线安全,不塌、不坏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高规抗震设计中,规定水平力指的是什么

评论

5+7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