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交流

如何理解标准差、方差

理解标准差、方差:看数据 “乱不乱、离群远不远”

标准差和方差,核心都是 衡量一组数据 “离散程度” 的指标

简单说就是看数据们 “是不是挤在一起”,还是 “东一个西一个特别散”。

方差是 “原始计算值”,标准差是 “方差的开平方”,后者更贴近数据本身的单位,好理解、好用。


比如两个班级的数学成绩(满分 100)

班级 A:88、89、90、91、92(全在 90 分左右,挤得近)

班级 B:60、75、90、100、100(分数跨度大,散得开)

这两组数据的平均分都是 90,但离散程度天差地别 —— 方差和标准差就是用来把这种 “差别” 量化成具体数字的工具。

一、先懂方差:数据与平均值的 “平方距离总和”

方差的计算逻辑很简单,通俗拆成 3 步:

算平均值:

先把所有数据加起来,除以数据个数(比如班级 A 的平均值 =(88+89+90+91+92)÷5=90);

算 “每个数据与平均值的差”:比如班级 A 里 88 和 90 的差是 – 2,89 和 90 的差是 – 1,90 和 90 的差是 0,以此类推;

差的平方求和,再除以数据个数:把第二步的差全平方(避免正负抵消,比如 – 2 的平方是 4),加起来后平均分 —— 这个结果就是方差。
 
举个具体计算(班级 A vs 班级 B):

班级 A 方差:[(88-90)² +(89-90)² +(90-90)² +(91-90)² +(92-90)²] ÷5 =(4+1+0+1+4)÷5=2;

班级 B 方差:[(60-90)² +(75-90)² +(90-90)² +(100-90)² +(100-90)²] ÷5 =(900+225+0+100+100)÷5=265。
 
方差的意义:数字越大,数据越散—— 班级 B 方差 265 远大于 A 的 2,说明 B 班成绩更乱、差距更大。

但方差有个小问题:单位是 “数据单位的平方”(比如成绩方差单位是 “分 ²”),不像 “分” 那样直观,所以才有了标准差。

二、再懂标准差:方差的 “开平方”(直观又好用)

标准差就是把方差开个平方,解决了 “单位不直观” 的问题,计算超简单:

班级 A 标准差:√2≈1.41(单位是 “分”,和成绩单位一致);

班级 B 标准差:√265≈16.28(单位也是 “分”)。
 
标准差的意义:数字越大,数据离平均值越远、越分散—— 班级 A 标准差 1.41,说明大部分成绩离 90 分只差 1-2 分;班级 B 标准差 16.28,说明很多成绩离 90 分差十几分,甚至三十分(比如 60 分)。
 
生活里更常见的例子:比如工厂生产零件,规格是 10cm,若标准差是 0.1cm,说明零件尺寸都在 9.9-10.1cm 之间,很标准;若标准差是 1cm,说明零件尺寸从 9cm 到 11cm 都有,质量不稳定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如何理解标准差、方差

评论

3+8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