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交流

抗震设防目标,三水准抗震目标解释

我国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》里,把抗震设防目标总结为三句话,俗称 “三水准”

我们用 “家里的房子” 举例:

1. 第一水准:小震不坏(“常遇地震”,概率高,50年超越概率63%,强度小)

解释:遇到 “家常便饭级” 的小地震(比如地区内几十年大概率会遇到 1-2 次的小震动),房子要 “毫发无损”—— 墙面不裂、门窗能正常开关、水电燃气等设施不故障,震后不用修,直接能住。

场景:就像家里的桌子被小孩轻轻推了一下,桌子没晃倒,上面的杯子也没倒,完全不影响正常用。

要求:“不坏”—— 满足日常使用功能,无损坏。

2. 第二水准:中震可修(“设防地震”,概率中等50年超越概率10%,强度适中)

解释:遇到 “按当地抗震标准设计的地震”(比如地区内 50 年大概率遇到 1 次的地震,是设计时的 “基准地震”),房子可以 “有点小伤”,但不能 “伤筋动骨”

比如墙面可能出现裂缝(但不是贯穿性的大裂)、 构件(比如阳台栏杆)可能有点变形,但主体结构(柱子、梁、承重墙)绝对不能坏,震后花点钱修修补补(补裂缝、换小构件),还能继续住。

场景:就像桌子被人不小心撞了一下,桌面边缘有点掉漆、抽屉有点卡住,但桌子的腿(相当于 “主体结构”)没断,修修掉漆、调调抽屉,桌子还能用。

要求:“可修”—— 主体结构安全,仅非核心部分损坏,修复后能恢复使用。

3. 第三水准:大震不倒(“罕遇地震”,概率低50年超越概率2-3%,强度大)

解释:遇到 “百年一遇甚至更罕见的强地震”(比如远超当地常规设计标准的大地震),房子可以 “伤得很重”

墙面全裂、非承重墙塌了、梁柱出现明显变形,但绝对不能整体垮掉(比如楼体倾斜、坍塌),要给里面的人留 “逃生时间” 或 “生存空间”(比如厨房、卧室的角落不被压死)。

场景:就像桌子被大风吹倒了,但桌子的框架(腿 + 横梁)没散架,只是桌面掉了、抽屉摔出来了 —— 虽然桌子不能用了,但如果有人躲在桌子框架里,不会被砸到。

要求:“不倒”—— 放弃 “修复”,但必须保住 “生命安全”,避免人员伤亡。

地震级别 设防目标 通俗结果 核心优先级
小震(常遇) 不坏 震后直接住,不用修 日常使用不影响
中震(设防) 可修 主体没坏,修完能住 结构安全 + 可修复
大震(罕遇) 不倒 房子废了,但人能活 生命安全第一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程设计学习网 | 道路给排水专业 » 抗震设防目标,三水准抗震目标解释

评论

7+1=